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中医药的全息自鉴检索系统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如今,中医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愈加广泛,但现行以输入具体中药名称而进行检索的方式在不知药植物名称时则不能进行。基于此,本检索鉴定系统创新地采用了根据用户对药植物具体形态特征(如根、茎、叶、花等)多方位地进行定位,这样的检索方式在国内同领域还是空白。同时,本作品提供了日常疾病自鉴平台,并涵盖了多个中医药基础学科,为使用者建立日常健康档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药多学科一体化,检索鉴定便捷系统化。
详细介绍:
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我们力求是中医药与时俱进,得到更加有效的推广和普及,把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带入日常生活,打造一种全新的健康生活模式,同时希望改变传统的中医药教学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与国际当前主流教学方式及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方向之一相接轨,即PBL模式,实现数据库的教学价值。基于此,我们的系统设计了以下平台: 1.逆向检索平台:本系统最大的亮点是打破了传统中药只能通过输入药物名称对药物进行检索的方式,而采用了通过描述药植物的具体形态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来确定其具体品种的方式对药物进行检索,这就构成了我们的逆向检索系统。同时本系统运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对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项设置,这样就让使用者能够更直观、更准确地对选项进行选择性的输入,最终查得所寻药物。这种方式不仅使野外采集更具效率,也更好地弥补了非专业人士药学知识的不足,使其能更好的掌握该系统的操作方法,以提高检索系统的使用价值。 2.疾病自鉴及健康档案管理:本平台可对一些日常疾病进行分析诊断。使用者可选择相关症状的预置选项,由平台对使用者输入的症状数据进行系统的综合,从而得出诊断结果并提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治疗建议,使大众走出传统的用药误区,这样就为广大使用者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该自鉴诊断平台辨病快捷使用方便,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整体思想,以此降低疾病向严重化、恶性化发展的几率。同时,系统也同步录入使用者的健康状况,为用户建立健康档案,通过疾病自鉴系统与使用者日常疾病健康档案的结合,有效地记录用户健康及体质变化情况,随着系统的推广,可使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提供可能,及时为使用者给出就医建议,更可为今后健康档案的全国共享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依据。 3.其他辅助平台:(1)专家鉴定平台:对于罕见或难以识别的药物,用户可通过电脑或手机上传药物图片到该平台,系统将自动储存图片信息,而后权威中药专家将会对药物进行全面、专业的鉴定,系统也将定期地为查询者提供信息反馈。(2)方剂平台: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方法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观察和思辨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中医学整体、系统、辨证的基本思想,中医治病多以方剂为载体,注重整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该平台还提供有方歌,便于熟记方剂的药物组成及临床应用。此外通过链接还可对方剂中的各种药物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搜索,从而形成知识循环。(3)养生保健平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保健养生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因此本系统的保健养生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包括了药膳食疗、针灸推拿手法及日常养生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大众化、可行性高、切合实际,为大众的日常保健养生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使中医药这一中华名族的瑰宝在大众保健养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4)中医药学习平台:为更好的配合整个系统的一体化知识循环,使各平台的功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本系统建立了中医药知识学习平台,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理论、传统中医药文献简介、临床中药学、中医诊断学、商品学、鉴定学等的专业知识和最新的相关信息。这样,初学者和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益,以此使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知识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

作品图片

  • 基于中医药的全息自鉴检索系统
  • 基于中医药的全息自鉴检索系统
  • 基于中医药的全息自鉴检索系统
  • 基于中医药的全息自鉴检索系统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1.设计目的:建立新的中医药检索模式,提高中医药检索数据库的使用价值,并将这种模式引入中医药学习中。创立疾病自鉴平台,并同步记录,建立健康档案,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为群众的及时就医提供建议。建立中医药相关学科辅助平台,建成多学科一体化的专业中医药类数据库。助力我国的中医药推广事业。2.基本思路:建立一个基于INTERNET网和手机WAP网一体化的中医药逆向检索系统、中医药保健服务系统、日常疾病自鉴及咨询系统。3.创新点:(1)全新的中药检索模式。们创新的对药植物进行逆向检索,即是将某一药植物的具体形态特征作为若干个条件以查询出该药物的名称及具体信息,这种方式在同领域尚属首创。(2)多平台链接。本系统完整的对中医药多学科进行了有效整合,打造一个“生态—临床—生态”的循环系统。(3)日常疾病自鉴及健康档案保管。通过疾病自鉴系统与使用者日常疾病健康档案的结合,有效地记录用户健康及体质变化,对疾病的早发现、早就诊提供可能。4.技术关键:(1)智能逆向检索。(2)人工神经网络。5.主要技术指标:(1)通过手机和电脑进行输入常见植物的具体形态特征来多方位地对植物进行逆向搜索,智能比对鉴定;(2)运用Adobe Dreamweaver、Oracle数据库以及Visual Studio实现网络化数据检索;(3)建立一个基于INTERNET网和手机一体化的中医药保健服务系统、日常疾病自鉴及咨询系统,同时将疾病自鉴结果与个人健康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保存。

科学性、先进性

作品创新地采用了逆向检索的方式使检索结果更精确,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需要。将 “全息”的概念引入数据库建设中,借此说明此数据库信息的全面性及各板块间的连贯性。以此为标准建立一个真正涵盖中医药多学科的基于INTERNET网和手机WAP网一体化的全息型数据库。其中疾病自鉴平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提高了疾病自我诊断的准确性,使系统更具专业性、科学性。 现有的一些中药类网站采用的搜索方式主要是通过输入药物名称来检索得到该药物的相关知识。但它的搜索方式过于局限,只能在对该药物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应用该搜索方式。这种传统的检索方式降低了数据库的应用价值。尽管目前已有一些日常疾病自鉴系统与使用者健康档案系统问世,但通过使用可知,这两个系统在运行上仍是孤立的。同时健康档案系统的使用主要集中于专业的医疗机构,而人们的日常使用极为不便。因此我们创新地将日常疾病的自鉴系统与使用者健康档案有效整合,将于日常疾病的自鉴结果直接录入健康档案中,则提高了数据库的使用价值。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2011年贵州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科技发明制作B类二等奖

作品所处阶段

中试阶段及商业合作洽谈中

技术转让方式

具体请与校方洽谈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实物、产品、现场演示、图片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1.技术特点及优势:系统采用逆向智能检索技术、智能全息自鉴技术、以及基于INTERNET网上和手机一体化网站的实现技术来共同建立的综合性中药查询服务系统。同时,我们创新地将日常疾病的自鉴系统与使用者健康档案有效整合,提高了数据库的使用价值。2.适应范围:本系统可为中医院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亦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及咨询平台,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患者日常健康档案,打造一个能充分扮演医生助手的综合咨询平台。3.推广前景:本作品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点,可以支持电脑网络和手机同时使用,其中的药植物检索平台创新的采用逆向检索模式,可从实践活动中获取药物相关信息,极具实用性。在得到使用反馈的同时,我们将不断地更新系统,实现数据资源的不断完整,以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4.市场分析及预测:可将本系统的逆向检索平台开发为专业教学软件,使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学系统普及于我国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同时可供广大医务工作者、普通百姓提供档案管理及医疗咨询,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实现双赢。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外研究动态:当前国内已有一些中药类网站可供浏览者查询中药。这类网站采用的搜索方式主要是通过输入药物名称来检索得到该药物的相关知识。如中国医药网()是一个内容丰富,极具权威性的中医药类网站。它的中药检索功能是通过具体药物类别、方剂等方式来实现的。该网站内容详尽,可用价值很高。但它的搜索功能过于局限,只能在对该药物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应用,而不能满足大众对药物及时作出鉴定的需求。事实证明,大多数中医院校学生以尚不能清楚的了解每一味中药的名称,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数据库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我们采用了逆向检索方式,即从药物原生状态的根,茎,叶,花,果等特征来检索出该药物及其相关知识。这种方式在国内同领域还是空白。我们的作品是一个循环查询系统,只要查询到药物的一方面,那么关于该药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展现出来。这种方式在国内外同类药物查询网站中也是一种创新。 本作品的另一特点就是具有专家鉴定平台,浏览者在遇到未知药物或对易混淆药物难以鉴别时,就可以登陆到我们的网站,通过上传图片详述药物特征等方式向专家进行有效的咨询。中药学里早有《中药鉴定学》这一学科,但是并没有把其运用到信息技术水平上,使之实用价值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本作品除电脑无线操作外还支持手机登陆,无论何地都可以使本系统的浏览和查询功能得以实现。这样的查询的方式在其他专业领域已经十分普遍,但是在中医药领域却运用得很少。本作品以手机和电脑为载体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提高了对药物野外采集的指导作用。目前是疾病鉴定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供医疗机构使用的专业数据库,一种是供普通家庭使用的疾病数据库,我们确也看到了这些数据库在普及医疗知识上作出的贡献,而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是只限于一些医疗机构使用,人们需要通过定期的随诊才能完善自己的健康档案,而适用于个人操作的专业健康数据库还未出现。这对于获得人们全面的健康档案存在一定不便。我们将日常疾病自鉴系统与使用者健康档案直接挂钩,在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人们对基础疾病的认识,宣扬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同时,更有利于健康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可为健康档案的全国共享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注:其他相关信息见《科技查新报告》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