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机械与控制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A类
- 简介:
- 本作品是在项目组汲取2009年利用机器人处置河南杞县钴-60卡源事件及广州番禺“国际罕见”钴-60卡源事故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强辐射、高温、剧毒、易爆等高危环境进施工作业任务的特殊需求,以突发核事故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对辐射环境下智能机器人系统的迫切需求为背景,综合应用智能机械,控制,通信,电子,辐射防护等多方面的技术,使该作品能在辐射、有毒、高温等危险环境下代替人实施环境监测与事故应急处理任务。
- 详细介绍:
- 2009年8月,项目组应用特制的抗核加固机器人系统,首次实现利用国内自主研制的机器人系统解决卡源难题。机器人系统在14万居里活度的钴60现场,成功排除被卡的美国机器人,系统累积受辐照剂量达到300kGY。 2009年11月,在已有的国内外机器人系统均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项目组在40天内,利用现场研制的耐辐照机器人-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系统,顺利完成辐射监测、视频监控、障碍物清...(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1.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作品是在项目组汲取2009年利用机器人处置河南杞县钴-60卡源事件及广州番禺“国际罕见”钴-60卡源事故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应用“人-机(机器人)-环境(核环境)”系统工程中的科学、技术工程方法,综合应用智能机械、控制、通信、电子等多方面的技术,开展了以系统集成为主的创新研究,着重研究了机器人系统的适应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关键问题。 2.作...(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 1)2009年河南杞县卡源处置工作中,项目组的I号机器人采用轮式行走机构,有效地提高了机器人系统在泥泞、易被缠绕的作业环境中的可靠性,不仅成功解救了卡蒂诺机器人,而且成功完成了处置任务 2)2009年广州番禺卡源处置工作中,项目组II号机器人采用六轮行走机构,有效地提高了机器人系统越障性能,不仅成功解救了“灵蜥”机器人,而且成功完成了处置任务。 3)作品采用多种工程手段的组合优化...(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1.本作品于2009年8月成功处置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利民辐照厂钴60卡源事件,中华人名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函感谢;2.于2009年11月成功处置广州番禹广州辐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钴60卡源事故,中共广州市委发函感谢;3.于2010年10月成功参展成都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4.于2010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教学设备成果展示会上获优秀成果奖。
作品所处阶段
- 样机及工程应用
技术转让方式
- 合作孵化,产品定制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实物、产品 现场展示 图片 录像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1.作品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抗辐射加固技术和可维护设计,系统耐辐射性能强,可以满足国家国防科研对放射性核素强辐射场下的日常监督性监测、管理和事故应急处置的需求,在辐射环境中代替人完成辐射环境监测及应急处置作业,减少人员的职业照射剂量和作业的辐射防护费用并可以增加安全性。 2.适用范围、推广前景分析 在河南杞县广州番禺卡源处理事故中,引起的社会效益远远超过了经济效...(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研制出了一系列的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研制了国内首台ZXPJ01型消防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了RT3-EOD、RAPTOR 排爆机器人,北京金吾高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JW901B型排爆机器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出“灵蜥”危险作业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面向未来战场需求和反恐作战需要,研制了模块化、多功能的地面无人作战平台,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