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守望者说——寻访吉首与凤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作品立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关注湘西当前“非遗”的保护与研究实际状况,选取了湘西吉首与凤凰的六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其传承人为主体进行访问调查与研究,并结合相关“非遗”项目当前面临的危机与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分析,旨在呼吁人们关注“非遗”传承人的当下处境。
详细介绍: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由调研报告、访谈录、人物通讯与散文组成。调研报告从历史渊源、生存环境、工艺或特色及保护现状等方面来全面展现湘西“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艺术魅力;访谈录整理了传承人与我们的谈话内容;人物通讯叙述了艺人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他们曾经的峥嵘岁月;散文抒发了采访者的亲身感受。

作品图片

  • 守望者说——寻访吉首与凤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守望者说——寻访吉首与凤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守望者说——寻访吉首与凤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守望者说——寻访吉首与凤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一、目的: 1.掌握第一手调查资料,为研究这些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地方保护部门留一份档案。 2.调查实践活动也更能提高研究的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思路: 作品以传承人为切入点,通过采访湘西吉首与凤凰的七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了解湘西民间音乐和舞蹈及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基本特征和传承现状,撰写调查报告,客观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访谈录,真实记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科学性: 1.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实地采访法和文献调查法。 2.向专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地学者和专家及“非遗”的主要部门取经,在他们那里获得比较权威的信息。 二、先进性: 充分遵循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三大原则:全面搜集、忠实记录和科学整理,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实地采访。 三.独特之处: 1.研究视野较为新颖。 2.关注传承人的当下处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实际应用价值: 全面了解湘西苗歌和苗鼓的历史、发展以及湘西凤凰的民间手工技艺的历史、现状和工艺流程及特点等。并探讨湘西民间技艺的保护与开发原则及方法等。 二、现实指导意义: 1.针对项目的传承现状,我们提出具有实质性的保护对策,为当地保护部门提供参考资料。 2.记录并整理成调研报告、访谈录等真实可信的研究资料,为研究者提供一份可靠的参考资料。 3.提高学生调查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作品摘要

守望神奇大地的异彩 苗银妙饰——湘西苗族银饰调研报告 纸扎凤凰——湘西凤凰纸扎调研报告 印天染地——湘西蓝印花布调研报告 古韵神歌——湘西苗歌调研报告 苗鼓情韵——湘西苗族鼓舞调研报告 锦绣土家——湘西土家织锦调研报告 凝目岁月风雨的枯荣 质朴艺精——湘西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麻茂庭访谈录 艺心独用——湘西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龙米谷访谈录 篾骨纸裱——湘西凤凰纸扎传承人聂方俊访谈录 “炮”在染缸——湘西蓝印花布传承人刘大炮访谈录 苗歌传情——湘西苗歌传承人陈千均访谈录 鼓舞人生 ——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人石顺民访谈录 锦上添花——湘西土家织锦传承人叶水云访谈录 诉说艺人背后的故事 大巧若拙 孜孜以求——记国家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麻茂庭 银饰今生——记国家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龙米谷 篾刀下的悠悠岁月——记国家级纸扎传承人聂方俊勤正致远 蓝花芬芳——记国家级蓝印花布传承人刘大炮 路在脚下 歌在心中——记国家级苗歌传承人陈千均纺在指尖的信念——记国家级土家织锦传承人叶水云 描绘路途悦人的风景 走过凤凰山江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湘西民间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凤凰县“非遗”传承人为例》(编号:215(2010年,文科类))于2010年7月立项。 2.论文《湘西苗歌特色及其传承现状分析》发表在省级刊物《大众文艺》2011年第4期“民族民间文化研究”版。 3.文《我与凤凰的初次约会》发表在2010年8月17日的《张家界日报》。 4.文《篾刀下的悠悠岁月》获2010年12月“凤凰新时空”本土文化征文大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一、著作: 1.李挺贵等主编:《苗族历史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湘西州地方志委员会编:《湘西州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3.石启贵著:《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4.向民航著:《湘西民俗映像》.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 5.田明著:《土家织锦》.学苑出版社.2008 二、论文 1..徐德君:《凤凰纸扎工艺传人聂方俊》.民族论坛.2003/01 2.龙杰:《苗族银饰的内涵与开发初探》.民族论坛.2007/04 3.田小雨:《土家织锦的现代价值及其保护与传承》.民族论坛.2009/05 4.吴晓:《娱乐景观建构与身份表意实践——湘西苗歌广场展演的人类学分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5.唐宏吉:《生生不息的湘西苗鼓》. 中国民族. 2010/11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家从2003年开始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程,国务院出台了系列纲领性文件。文化部积极部署“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的认证、评估和公布。各高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众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讨。各基层积极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和项目传承人。 湘西自治州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确立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有2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有18位国家级传承人,并且很多学者对这些项目及传承人有一定的研究。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水平虽高,但有些只是对文本的再研究,并未掌握到第一手资料,现场资料尤其缺乏。 而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上探讨手工技艺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对民间手工技艺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多,著名的有日本的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对日本的大量民间手工艺人进行访谈,从而研究民间工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对策与保护措施。 作为高校学生,我们亲身调查研究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采访传承人来获得第一手资料,真实准确地记录这些“非遗”项目的情况,弥补现阶段学术研究的不足。通过与传承人的细心交流,我们能进一步挖掘传承人的内心情感,更加深入地理解湘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