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战略挑战期:我国低碳发展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市场化的低碳发展,我国“命令—控制”模式下的低碳发展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出现了资金、技术和信息瓶颈,面临政策失效等诸多问题。本文经过严密地论证,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低碳发展模式——内生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内生模式下的碳基金机制。该机制以碳基金为关键种,发挥资金、技术、信息三大平台作用,形成共生网络,推动低碳发展。文章的最后对我国未来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 详细介绍:
- “十二五”期间,资源与环境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社会各界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相比发达国家的市场化低碳发展,我国现阶段的低碳发展较落后。 本报告基于大量实证调研:瑞典碳资产管理公司(TRICORONA),气候变化集团(Climate Change Capital),瑞士第一气候集团(First Climate)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并采访世行碳金融分析员程茁,哈佛大学博士后王遥(《碳金融》作者),哈佛大学经济系博士邓羽腾(主导完成我国第一笔碳中和交易)等。调研发现低碳发展存在严重的资金、技术和信息瓶颈,及政策失效等问题。对此提出符合国情的新型低碳发展模式——内生模式,并提出内生模式下的碳基金机制。该机制以碳基金为关键种,发挥资金、技术、信息三大平台作用,形成低碳发展共生网络,推动低碳发展。报告最后对我国如何进行内生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调研报告及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日报》(理论周刊)2011.3.24;《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EI收录)2011.4;《经济问题》(CSSCI)录用;《学术界》(CSSCI)录用。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市场化的低碳发展,我国低碳发展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显现出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新的低碳发展模式——内生模式。 世界各国达成共同减排的共识→国内外压力使我国意识到:低碳发展是必然选择,并在十一五取得一定成就→我国现行低碳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发展的内生模式→分析内生模式下的碳基金机制的运作过程→阐述碳基金机制下三大平台的运作→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 1.系统分析方法论 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3.调研数据及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先进性 注重学科嫁接,把经济学、生物学和公共选择理论有机结合,对研究客体进行全面分析。独特之处 通过知识嫁接、理论融合与模式创新,借助生态学跨学科知识,分别从资金、技术、信息进行全面、系统、深入论述,在充分考证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碳基金共生网络。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文起源于全球发展低碳经济大背景,抓住我国发展现阶段特点,立足低碳发展模式研究: 微观层面:考虑低碳发展的多样化主体,阐释低碳发展的共生网络; 中观层面:论证推动低碳发展资源的动态演变,搭建低碳发展的三大平台; 宏观层面: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国情,提出低碳发展的碳内生模式。 由此,严谨分析与构建了适合我国的碳基金机制,为我国低碳发展建言献策。
作品摘要
- 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市场化的低碳发展,我国“命令—控制”模式下的低碳发展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出现了资金、技术和信息瓶颈,面临政策失效等诸多问题。本文经过严密地论证,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低碳发展模式——内生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内生模式下的碳基金机制。该机制以碳基金为关键种,发挥资金、技术、信息三大平台作用,形成共生网络,推动低碳发展。文章的最后对我国未来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及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研究报告《基于碳基金视角的我国低碳发展模式研究》已被《经济问题》2011.05(CSSCI期刊)录用。 2.研究报告(英文版)《The Development Mode of Low-carbon Economy: A Carbon Fund Perspective》已被MMIT 2011国际会议(EI全文收录)录用。 3.《基于“钻石”模型:政府对低碳产业发展作用分析》已被《学术界》2011.06(CSSCI期刊)录用; 4.《着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发表于《经济日报》2011.03.24(理论周刊)。
参考文献
- [1] HaeberliW, BenistonM.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s on glaciers and permafrost in the Alps [J]. Ambio, 1998, 27 (4) : 258-265. [2] CramerW, Bondeau A, Woodward F I, et al. Global respons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o and climate change: Results from six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s [J].Global Change Biology,2001,7(4) : 357-373. [3] 王遥.碳金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10,4~5 [4] 熊焰.低碳转型路线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2~33 [5] 茅于轼,盛洪,杨富强.煤炭的真实成本[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9 [6] 彭江波,郭琪.金融促进节能减排市场化工具运行的机制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0,3:63~67. [7] 彭江波.金融促进节能减排市场化工具运行的机制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0,3:63~67. [8] 林伯强.创新节能减排融资模式[J].中国科技成果2008,(18). [9] 谭德明,邹树梁.碳信息披露国际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信息披露框架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0,11:128. [10]Allen& Gale, "Financial contag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0,108(1): 1-33.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外现有关于碳基金的文献集中在研究碳基金现状、特点及问题以及成立本国碳基金。 原型碳基金作为世行发起的第一个碳基金得到了广泛关注。Frank Lecocq(2003)认为,原型碳基金意义重大是因为其在催化碳市场形成方面功不可没。Axel Michaelowa等(2003)发现原型碳基金可以通过制定标准化程序和专注于特定领域等措施减少交易成本。Lauren Kelly 等(2004)指出,原型碳基金的成功之处在于:高质量的减排,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合作,提供干中学机会。 碳基金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Michael Richards(2003)指出,发展中国家不能有效参与到由全球环境基金管理三个碳基金中,其细节多有不确定性。Lauren Kelly 等(2004)认为,从地理上看,碳基金应当资助世界不同地区的项目,但实际有些地区被忽略;从投资的组合看,项目过度集中于新能源领域。Addie Haughey(2009)发现清洁技术基金存在管理松散、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不一致、资助不公等问题。 目前,国内有关碳基金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碳基金的现状,即从基金的发起、管理、模式、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了碳基金的发展,并发掘值得借鉴的经验。 1.碳基金的作用 在低碳发展中碳基金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石婵雪(2009)提出,发展碳基金是双赢的结果。林伯强(2009)认为碳基金对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鄢德春(2010)为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技术转让提供激励机制。 在实证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课题组对张掖市小孤山水电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得出项目不仅带来经济收益,,还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我国碳基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大部分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碳基金不成熟,尚处于探索阶段。张艳(2009)认为,与英国碳基金相比,我国碳基金成立时间并不长,发展亦不够成熟。崔学东(2009)则提出中国碳基金在方法学上同国外碳基金不同,市场化运作不成熟。李真(2010)则指出了我国碳基金难以开发或消化大量项目,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进行项目分析、评估和规避风险等。 3.对我国碳基金发展思考 对我国碳基金的发展,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大都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制度等进行碳金融发展的完善。基金的管理也是学者关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