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模式的探索--基于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同富村的调查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项目旨在寻求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模式。2008年安徽合肥首创并成功实践了土地综合整治整村推进模式。2010年,广西在南宁市同富村试行该模式。东部发达地区的成功模式能否运用于西部落后地区;运用过程中,将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该如何解决。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深入同富村,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地调研,试图为包括广西在内的中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探索新模式,提供新思路。
详细介绍:
当前,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的热切关注。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就是把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村为单位,通过实施村庄合并、土地流转和新村建设,促进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本作品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首试点——南宁市同富村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研,总结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南宁市同富村整村推进土地整理一期工程的经验教训,分析广西同富村整村推进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广西同富村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实况及西部农村的现状,为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模式的探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作品图片

  • 中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模式的探索--基于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同富村的调查
  • 中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模式的探索--基于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同富村的调查
  • 中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模式的探索--基于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同富村的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调研,总结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南宁市同富村整村推进土地整理的经验教训,分析广西同富村整村推进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广西同富村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实况及西部农村的现状,为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模式的探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注重事实,立足现状,深入分析,为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探索新的思路和模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新颖性、独特性:整村推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的有效模式,在中西部尚属规划与探索阶段。(二)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普适性:广西区于2009年开始规划启动该项目,南宁市同富村被列为典型项目区。(三)研究过程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发放调查问卷约1000份,采访文字3万多字,收集录入量化数据3万多个。(四)研究结果具有可信性、普适性、创新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在实证基础上,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试点——同富村开展该项工作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成为区国土厅、市土地开垦整理中心等政府部门进一步开展该项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2、对广西即将着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工作”进行了模式探索,为广西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3、为以广西为代表的中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模式。

作品摘要

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就是把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村为单位,通过实施村庄合并、土地流转和新村建设,促进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本课题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首试点——南宁市同富村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研,总结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南宁市同富村整村推进土地整理一期工程的经验教训,分析广西同富村整村推进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广西同富村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实况及西部农村的现状,为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模式的探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作品受到自治区国土厅、南宁市土地开垦整理中心的高度肯定和好评,成为其进一步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 2、论文《广西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整村推进模式研究——基于南宁市同富村的调查》已收到《经济与社会》(广西社科院主办)学术刊物的录稿通知。

参考文献

1、《广西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3、汪三贵.江西整村推进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果评价【J】.学习与探索,2010(01) 4、范德种. 整村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国土资源,2010(02) 5、谢志芳,李桦.依托高校优势创新新形势下“千村万户”帮扶工程思路——对新形势下“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理性思考【J】.调研世界,2010(06) 6、张宝玉.土地综合整治是“双保”更直接有效的措施——关于桂林市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J】.南方国土资源,2009(08) 7、谢德体.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及启示【J】.国土资源,2007(09)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影视资料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1、费孝通(1998)在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研究中,提出了“模式”的概念,意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 2、在关于发展模式的社会学分析中,张敦福(2002)把自然资源和地理气候、人口、资金、技术、交通运输和通讯、国内政策、历史和文化传统、区域互动等8个变量纳入到区域发展模式的模型之中。 3、于战平(2006)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主要有:(1)城乡统筹、协调、互动建设新农村模式;(2)传统村庄改造带动新农村建设模式; (3)内生性产业提升带动新农村建设模式; (4)完善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带动新农村建设模式。 4、邹伟进、李红军(2007)认为农村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了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的不协调,背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绿色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是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法治为主体依托的发展模式,是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的理想模式。 5、2008年,安徽在长期探索和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模式”,成为其他省份学习的新模式。 二、国外研究现状 1、美国农村社会学家埃弗里特•罗吉斯和拉伯尔•T•伯德格根据个体农村变迁的思想,从其整体特征看可将世界各国农村发展的典型样式概括为两种:内发变迁和关联变迁。 2、在发展经济学中,托达罗(M.Todaro)提出发展的初始条件主要包括8个方面:(1)物质和人力资源;(2)人均GDP和收入水平;(3)气候条件;4)人口规模、分布和增长;(5)国际移民的影响;(6)国际贸易在增长中的贡献;(7)科学技术研究水平;(8)制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3、在1970年4月召开的地方长官会议上,韩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新农村运动,简称“新村运动”。 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研究成果多集中在个别典型的个案,描述性研究比较多,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理论构建;研究者的视角从宏观层面看问题,缺乏社会调查和实证性研究,而且对研究方法避而不谈或含糊其辞,方法程序不规范不科学;大多数研究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缺乏必要的理性关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