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直升机应急逃生系统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机械与控制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A类
- 简介:
- 本课题组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直-9系列直升机的应急逃生系统。当直升机遇到紧急情况,须弃机逃生时,飞行员启动本装置,通过抛舱门-固定人、弹座椅、弹射伞、速开伞等过程实现安全着陆。系统的主要组成为:舱门定向抛离模块、座椅弹射模块、射伞模块、快速开伞模块、人-椅固定与分离模块等。该项目首次提出了将侧面双向弹射与迅速开伞有机结合的直升机逃生系统设计思路,填补了单旋翼和双旋翼均适用的直升机逃生系统研究空白。
- 详细介绍:
- 由于直升机结构特殊、飞行环境复杂,导致其事故率明显高于固定翼飞机。目前,直升机普遍采用被动吸能式防护措施,但其有效作用高度较低,另外,仅卡-50/52采用了炸旋翼、炸机顶、向上弹的主动逃生方式,但该方式存在适用机型少,爆炸碎片威胁大等不足。为此,课题组提出侧面双向弹射的离机方式,结合快速开伞模块实现安全逃生。 所设计的逃生流程为:当直升机遇到紧急情况,必须弃机逃生...(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1、目的: 提高直升机飞行员紧急情况下的生存几率。 2、基本思路: 当遇到紧急情况,直升机飞行员必须弃机逃生时,启动装置,通过抛舱门-固定人、弹座椅、弹射伞和速开伞等过程实现人员的安全逃生。 3、主要创新点: (1)首次提出了将侧面双向弹射与迅速开伞有机结合的直升机逃生系统设计思路,填补了单旋翼和双旋翼均适用的直升机逃生系统研究空白。 (2)首次提出并设计了直升机的侧面双向弹射系...(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 目前,直升机普遍采用“被动式吸能结构”提高其抗坠撞能力,但其有效作用高度低。 此外,仅有俄罗斯卡-50/52通过炸旋翼、炸舱盖、向上弹座椅的方式实现主动逃生。其主要不足是响应时间长,爆炸碎片形成较大范围的安全威胁,且该系统仅适用于共轴双旋翼机型。 针对以上现状,本课题通过对现有直升机座椅和舱门的改进设计,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抛开两侧舱门,为逃生开辟通道;利用“侧面双向弹射模块”...(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无
作品所处阶段
- 实验室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 无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模型,现场演示,图片,录像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技术特点: 1.对原有直升机结构改动小:仅需对直升机舱门、座椅等部分进行适应性改造; 2.“侧面双向人椅弹射模块”可实现双人从两侧安全迅速逃离机舱,到达螺旋浆安全威胁范围以外; 3.“射伞枪”能主动将救生伞抛向高空,减少人员自由降落距离; 4.“速开式救生伞”能迅速张开,减少开伞时间,争取逃生时间; 5.与现有俄罗斯K-50、K-52直升机配备的逃生系统相比,该作品具有响应时间短...(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直升机救援技术是困扰航空界多年的难题。这是由直升机的特殊结构和工作原理决定的。主要体现在: 1.直升机具有高速旋转的主旋翼,从直升机上部逃生困难大; 2.直升机飞行高度较低,飞行环境复杂,逃生系统响应时间有限; 因此,直升机救援技术发展相对缓慢。 当前普遍采用加装液压缓冲装置,使用可变形双层机体结构,改进飞行员座椅等方式来被动吸收能量。其有效作用高度较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