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不同药剂对林芝地区小白菜根肿病的防效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又称根瘤病为世界性病害,当前在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江苏、安徽、四川、云南、新疆、西藏、辽宁、山东、台湾、上海、北京等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病原菌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并可在土中存活7~8年,十字花科作物 2~3 叶期是病菌侵染的主要时期,酸性土壤该病发生更为严重。西藏土壤大部分呈酸性。本试验探讨十字花科根肿病在西藏实现生物防治的可能性。
详细介绍: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Plasmoliophora brassicae)又称根瘤病,属真菌之鞭毛菌亚门,根肿菌纲。根肿病为世界性病害,但多发生于温带地区。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最早发现于地中海西岸和欧洲南部,现在许多国家都有发生。1955年黄齐望等初次研究了我国江西十字花科根肿病,并提出了防治意见。当前在我国浙江、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江苏、安徽、四川、云南、新疆、西藏、辽宁、山东、台湾、上海、北京等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病原菌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并可在土中存活7~8年,十字花科作物 2~3 叶期是病菌侵染的主要时期,酸性土壤该病发生更为严重。西藏土壤大部分呈酸性,这些因素有利于根肿病的发生,西藏大白菜根肿病发生期一般在4-10月,其中7-10月是大白菜根肿病发生最为严重的时期本试验通过该生物制剂防治西藏林芝地区小白菜根肿病,探讨十字花科根肿病在西藏实现生物防治的可能性。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极其难防的土传病害,除轮作行之有效外,其他防治措施均不理想。有限的抗病品种因引起该病的病原菌———芸苔根肿菌存在致病性分化,常常不能广泛种植;化学熏蒸剂虽然高效,但因对土壤生态的破坏作用和高昂成本而不能广泛应用;化学杀菌剂因效果不好和防效不稳定难被采用;以施用生石灰为主的改良土壤酸碱度和钙离子供应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因连续使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破坏作用和降低后茬作物产量亦不被大量采纳;而生物防治措施至今仍然停留在实验室或温室国际上对根肿病的研究一直很重视,国内对根肿病的研究虽然也已起步,对病害发病规律和防治方面的研究虽然较多,但总体不够深入。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造成的损失在逐年增加。如从1997年到2000年, PAGEAU等评估了根肿病对加拿大的31个芸苔属作物品种产量的影响,发现根肿病既可减少作物的生物产量,又可以减少作物的经济学产量69%~91%之间。随着危害程度的增加,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寄主范围也从栽培蔬菜到野生杂草,甚至到一些装饰花卉植物。十字花科根肿病已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发,如不抓紧进行研究和防治,将影响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 本实验的防效结果表明:生物农药对小白菜根肿病具有防治效果,虽然防治效果不如常规的化学农药,但对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控制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进一步蔓延、保护西藏的原生态、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以及西藏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果说明生物农药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的施用方法、施用药量及最佳施用时间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在蔬菜生产中应该兼顾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生物农药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前景较为广阔。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林芝地区,4-10月份为小白菜根肿病发生流行期,尤以7-10月危害最重,该地区酸性土壤加重了病害的发生。4种药剂(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各2种)分别采用灌根、拌种和灌根结合拌种的方法,对小白菜根肿病进行防治,通过实验筛选出最佳的施药方法,同时通过本论文探讨生物农药对本地区小白菜根肿病防治的可能性。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的先进性和独特之处在于,这是在西藏首次试用生物农药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对减少西藏化学农药的使用,控制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在西藏的进一步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中采用的芽胞杆菌的生物农药制剂已在云南省小面积示范,在防治根肿病上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西藏林芝地区进行试验是具有科学性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实验,明确生物农药对不同十字花科根肿病的防效,可控制十字花科根肿病在本地区的蔓延,并可能将生物农药用于其它蔬菜土传病害的防治上,对实现本地区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保护西藏的原生态环境,促进西藏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在林芝地区,4-10月份为小白菜根肿病发生流行期,尤以7-10月危害最重,酸性土壤加重了病害的发生。通过本实验探讨生物农药对本地区小白菜根肿病防治的可能性。4种药剂分别采用灌根、拌种和灌根结合拌种的方法,对小白菜根肿病进行防治.研究表明: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较明显;生物农药对根肿病具有一定的防效,使用方法的进一步改善能加强其防效;任何一种药剂灌根结合拌种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单纯的灌根或拌种;生物农药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何理桑.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6):134-136 [2]杨家鸾,杨明英,严位中,等. 昆明菜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研究初探[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17(4)344. [3]李红星, 蒋兵涛, 胡晓林. 西藏土壤的顽疾—根肿病防治方法[J]. 西藏农业科技,2008,30(2):26-27. [4]熊国如, 赵更峰, 范成明,等. 生防菌株XF-1的鉴定和抑菌谱的测定[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4(2)190-194.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又称根瘤病,属真菌之鞭毛菌亚门,根肿菌纲。根肿病为世界性病害,但多发生于温带地区。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最早发现于地中海西岸和欧洲南部,现在许多国家都有发生。1955年黄齐望等初次研究了我国江西十字花科根肿病,并提出了防治意见。当前在我国浙江、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江苏、安徽、四川、云南、新疆、西藏、辽宁、山东、台湾、上海、北京等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 西藏林芝地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虽然有些学者曾施用石灰来防治该病,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现在该病在西藏的拉萨、日喀则及山南等地均有发生,并且为害面积逐年扩大,病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 国际上对根肿病的研究一直很重视,国内对根肿病的研究虽然也已起步,仅见根肿病菌生物学特性、病菌休眠孢子的分离与检测及根肿病抗性遗传研究方面的报道。对病原菌生理小种、发病机理、抗性育种等方面的报道还很少,对病害发病规律和防治方面的研究虽然较多,但总体不够深入。目前,国内在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抗病育种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分子学研究几乎为空白。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极其难防的土传病害,除轮作行之有效外,其他防治措施均不理想。有限的抗病品种因引起该病的病原菌———芸苔根肿菌存在致病性分化,常常不能广泛种植;化学熏蒸剂虽然高效,但因对土壤生态的破坏作用和高昂成本而不能广泛应用;化学杀菌剂因效果不好和防效不稳定难被采用;以施用生石灰为主的改良土壤酸碱度和钙离子供应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因连续使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破坏作用和降低后茬作物产量亦不被大量采纳;而生物防治措施至今仍然停留在实验室或温室,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实现生物制剂成功应用于大田防治根肿病的报道。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造成的损失在逐年增加。随着危害程度的增加,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寄主范围也从栽培蔬菜到野生杂草,甚至到一些装饰花卉植物。十字花科根肿病已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不抓紧进行研究和防治,将影响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