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秦皇岛临港产业聚集区建设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研究从国外、国家和主要省市三个层面,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与趋势,立足秦皇岛市市情,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明确目标定位,理出战略思路。本研究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为例,探讨了产业链条的结构,产业内、产业间技术偶合关系与经济关联关系,明晰了产业的定位、目标;凝炼了产业节点,为临港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几大抓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可操作性、突破性和创新性。
详细介绍:
本报告中遵循“产业体系—产业链—产业结点—空间收敛”的分析思路,梳理并比较了国外、国家和主要省市三个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规律与趋势;明确提出了秦皇岛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筛选出了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三个重点战略性新兴领域;为增加研究对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本项目采用产业链、产业结点、核心项目的分析方法,以及“三区联动、北拓南嵌、西承东接”的空间发展构想,立足临港产业聚集区实情,提出了“技术入链,企业入群,产业入带”的战略思路,分别以专题形式构建了临港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体系构架,探讨了产业链条的结构、产业内和产业间技术偶合关系与经济关联;本项目还刻画了临港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环渤海、京津冀产业带中的地位与分工;最后,报告认为秦皇岛临港区应聚焦沿海、依托港口、主攻项目,通过大企业拉动、大项目带动、大集群驱动、大区域联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品图片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秦皇岛临港产业聚集区建设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秦皇岛临港产业聚集区建设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秦皇岛临港产业聚集区建设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秦皇岛临港产业聚集区建设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报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切入点,以寻找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式以及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根本目的,研究秦皇岛如何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实现产业升级。本报告基于产业发展、行业和空间布局的规律,经过调研、论证、修改,采用“产业体系—产业链—产业结点—空间收敛”的分析思路,提出有步骤、按阶段、跨越式建设临港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报告提炼了以往项目的优秀成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保证了研究对象的科学性;课题组历经辛苦的实地考察和学术研究,以翔实、准确的数据和客观的判断,真实地反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与前景、秦皇岛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保障了研究的先进性;基于产业发展规律与趋势,本报告综合当前主要科研成果,首次提出了产业链、产业结点和核心项目群的分析方法,突出了研究的独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国内有关战略型新兴产业及产业体系科学、严谨的刻画,围绕产业链,对产业链前侧、后侧、旁侧和产业重点的分析,探讨了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产业在空间内部的布局问题,这在国内理论研究中居于前沿。该理论在秦皇岛、曹妃甸、天津市、威县、海兴县的应用实践,得到了客户方高度评价,丰富了产业规划布局理论,突破了生产力布局的藩篱,从现实层面上回答了地区发展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的难题。

作品摘要

本报告是基于《秦皇岛临港产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与招商导向研究》(2009年11月结项)项目做的研究性学术报告,是对该项目的进一步回顾、思考、完善、凝练和提升。本报告中遵循“产业体系—产业链—产业结点—空间收敛”的分析思路,梳理并比较了国外、国家和主要省市三个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规律与趋势;明确提出了秦皇岛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筛选出了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三个重点战略性新兴领域;为增加研究对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本项目采用产业链、产业结点、核心项目的分析方法,以及“三区联动、北拓南嵌、西承东接”的空间发展构想,立足临港产业聚集区实情,提出了“技术入链,企业入群,产业入带”的战略思路,分别以专题形式构建了临港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体系构架,探讨了产业链条的结构、产业内和产业间技术偶合关系与经济关联;本项目还刻画了临港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环渤海、京津冀产业带中的地位与分工;最后,报告认为秦皇岛临港区应聚焦沿海、依托港口、主攻项目,通过大企业拉动、大项目带动、大集群驱动、大区域联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论产业创新、路径转换与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学习与实践,2010;《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基于产业链为核心的视角》,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我国战略性产业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论文集,2010

参考文献

《秦皇岛市临港产业聚集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秦皇岛市临港产业聚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秦皇岛市经济、统计年鉴》;秦皇岛海港区《关于加快发展光伏产业若干规定》;《海港区光伏产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海港区临港产业聚集区三区汇报材料;周立群:《创新、整合与协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98-200页;史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0(3);赵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对策.[J].科技成果纵横, 2010.1;祝宝良.构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撑体系[J].科技成果纵横, 2010.01;

调查方式

走访、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多国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这些国家纷纷着手进行规划,加快对新兴产业的布局,推出促进政策,力图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理论。1940年,罗斯托首先对主导产业理论进行了明确、系统的研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影响了主导产业理论的应用性。1958年,赫希曼在他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产业关联度基准”。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筱原三代平在在《产业结构与投资分配》一文中,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条重要基准。国内关爱萍、王瑜(2002)提出区域主导产业判定和选择的六项基准。陈刚(2004)从定性基准和定量基准两个方面阐述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谢奉军、黄新建(2005)提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5项标准。 周振华(1991)在其论著《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中提出的三条基准:①增长后劲基准;②短缺替代弹性基准;③瓶颈效应基准。关于产业规划模式。赵西君等提出集群理论下的产业规划模式,即剖析挖潜条件、梳理产业链、寻求集群支撑点、完善集群组织以及制定集群政策阶段;有的学者从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两个层面阐述产业转型;另外还有产业规划及多种新型发展模式、产业战略规划和招商引资模式等等。关于当前国内产业规划的规范方法。首先进行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分析,以明确当前产业问题和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其次根据全球、区域或周边城市产业转移、区域政策和本地产业特征等,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优劣势。再次,针对现状和发展条件,提出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如结构升级、集群化、高技术化、区域协调分工等,并按一定标准确定优势(或主导)产业及其战略。最后,根据现状产业分布和“发展连片、企业进园”等原则,确定“点、轴、带、圈、片、区”的总体布局,或提出优势产业布局意向、明确各区产业类型及规模;有些则将产业布局任务交给空间部分。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