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让高校主题网站“e展‘红’图” --基于“红岩网校”等主题网站的调查
小类:
教育
简介:
作品在深入分析当前网络形势的基础上,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大学生对于网络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对各大高校主题网站的抽样调研,深入分析当前高校主题网站普遍处于点击率不高等运行困境的原因。此外,我们对全国高校“十佳”思政网站的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的经验进行调研总结,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主题网站建设,并提升其育人实效性提出合理的、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详细介绍:
加强高校主题网站建设对于如何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着重大意义。调查显示,高校主题网站普遍存有对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把握不准,网站内容与大学生的“红色精神文化”诉求不能有效对接,网站的建设者、管理者对红色精神的解读方式和传达方式偏于简单,主题网站线上线下活动不能有效互动等多方面问题,从而使得红色网站虽有“红之形”,但缺乏“红之实”。高校主题网站的影响力及教育的实效性明显不高。 基于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十余年建设经验的积累,借鉴商业网站和优秀主题网站的成功做法,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主题网站建设,提高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在网站建设理念上着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之需,突破传统主题网站的“孤岛”局限;二是在网站建设技术上大胆创新,不断促进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的融合;三是在网站的内容和产品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努力满足青年学生求新求异的网络需要;四是在网站的管理上努力完善服务机制,以有效的沟通赢得大学生网民的信赖,提高网站信任度;五是在组建高校主题网站工作团队时,要建设一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发运营团队;六是要加强品牌建设,以品牌的影响力逐步提高网络的影响力和育人的实效性。

作品图片

  • 让高校主题网站“e展‘红’图” --基于“红岩网校”等主题网站的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力求破解高校主题网站“红而不火”的现实困境,为正在勃兴的高校主题网站建设提供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技法,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目的,为网络文化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高等学校根本任务提供有益借鉴。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调研报告立足于调研组所在学校的主题网站建设,广泛调研并认真分析大学生网络行为和对网络产品的需求特点,结合对各大高校主题网站建设情况的抽样调查分析,和对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十一年建设成功经验的挖掘,提出了高校主题网站建设的六条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措施。作品资料翔实、调查广泛、数据可靠、观点新颖,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科学性和独创性,为加强高校主题网站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校主题网站建设日益勃兴。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网站还存在着点击率不高,影响力不强,实效性不够的问题。作品结合被调研高校主题网站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分析出的深层原因,在系统总结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等“十佳”高校思政类网站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较强可操作性的高校主题网站建设具体思路。在理论创新和推动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作品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品摘要

在青年学生“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今天,高校主题网站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成为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新平台。加强高校主题网站建设,是一项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性任务。本调研报告以破解高校主题网站“红而不火”的现实问题为目标,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在把握大学生网络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对比高校主题网站建设现状,分析网站建设与大学生需求之间不能有效对接的主要原因。同时以全国“十佳”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在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的成功经验为参照,提出了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校主题网站建设的基本措施。一是在网站建设理念上着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之需,突破传统主题网站的“孤岛”局限;二是在网站建设技术上大胆创新,不断促进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的融合;三是在网站的内容和产品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努力满足青年学生求新求异的网络需要;四是在网站的管理上努力完善服务机制,以有效的沟通赢得大学生网民的信赖,提高网站信任度;五是在组建高校主题网站工作团队时,要建设一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发运营团队;六是要加强品牌建设,以品牌的影响力逐步提高网络的影响力和育人的实效性。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2010年10月,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徐仲伟书记依据本调研报告的部分内容在“全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主题网站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 2.2010年11月,光明日报社记者依据本报告和现场采访,在《情况反映》第194期刊载了《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缘何如此“红火”》一文。得到了李长春、袁贵仁、薄熙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扬性批示。

参考文献

[1]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66. [2]郭天平.挑战与回应: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6):58-59. [3]徐仲伟,张绍荣.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以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6-20,26. [4]曾维伦,何海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创新[J].当代青年研究,2010(7):76-80. [5]王力尘.构建红色网站的探索和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60-62. [6]任祥.高校“红色网站”建设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8(19):48-49. [7]郭娇,蒋雨宏.高校红色网站建设的困境、经验与发展对策[J].科学咨询,2009(5):42-43 [8]代金平,郝烨.高校红色网站建设的调查分析——以参加第三届“高校百佳网站”评选活动的思政类网站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118-120. [9]何蓓蓓,顾显跃.论高校“红色网站”建设与大学生闲暇教育[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6):71-72. [10]周苏迎.如何提高学校红色网站的访问量[J].科园月刊,2010(15):146-147.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自发 ■其他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高校主题网站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阵地,成为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新平台,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总体来看,当前主题网站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形式呈现,据CNKI检索统计,以“主题网站”为题名查到26篇论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为题名查到26篇论文。相关代表论著有谢海光主编《网络思想工作网站创新》;魏钢主编《信息网络对高校“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挑战与对策》;赵为粮、游敏惠主编《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创新技法研究》等。这些研究多是从理论层面探索高校主题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相对缺乏从传播实效性角度出发的系统调查研究。 本调查报告以调研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等“十佳”高校主题网站的实践经历为基础,结合网络发展的现状和传播特点,通过对高校学生网络行为和网络需求的调查,探究了高校主题网站吸引力不够,点击率不高,影响力不够,实效性不强等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加强高校主题网站的基本策略和措施。为全国各高校网站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为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又红又专”接班人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体来看,本调查研究报告从学生的网络需求特点及学校的网站建设实际出发,系统地提出如何更实效、更合理地建设主题网站的方法及策略,切实地解决了如何提升思政类网站吸引力、影响力和战斗力问题,有利于网络育人实效性的提升。本研究报告强化了对高校网站建设实效性的研究,与同类研究报告相比,在推动实践作用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