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神呢喃中的共同信仰--基于中越边境伏波信仰的调研
小类:
哲学
简介:
本文以中越边境上最为典型的广西东兴市东郊罗浮垌伏波庙为点,对庙会、信众等进行分析,阐述伏波信仰这种跨境崇拜在中越交流历史,为以“伏波文化”为平台增强与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可行性参考;并通过对东兴市伏波信仰兴盛的原因探析,为民间信仰的发展与传承提供有效途径。
详细介绍:
伏波信仰在中越边境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物化表现形式——伏波庙,数量众多,而且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笔者的家乡东兴市内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伏波庙,这其中既有专门祭拜伏波将军马援的专庙,也有同时祭拜伏波将军马援和其它神灵的兼庙。林立于各乡村的伏波庙及其庙会祭礼、各种马援南征传说和遗址构成了东兴市丰富多彩的伏波文化。特殊的地理位置、庙会仪式及独特的信众使得东兴市伏波信仰更紧密的与越...(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神呢喃中的共同信仰--基于中越边境伏波信仰的调研
  • 神呢喃中的共同信仰--基于中越边境伏波信仰的调研
  • 神呢喃中的共同信仰--基于中越边境伏波信仰的调研
  • 神呢喃中的共同信仰--基于中越边境伏波信仰的调研
  • 神呢喃中的共同信仰--基于中越边境伏波信仰的调研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伏波信仰作为边境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通过对罗浮垌伏波庙会及信众等的分析,论述伏波信仰作为跨境崇拜对中越边民交流与中越合作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东兴市伏波信仰得以繁荣发展的缘由,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思路:以东郊罗浮垌为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把伏波庙(会)以及中越交往的历史一一进行分析,再综合我们在东兴市以及东郊村的走访调查,探讨伏波信仰与越南的关系以及伏波庙繁荣发展的原因。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伏波信仰的研究成果很多,而把伏波信仰放在特定的时空来考察其对当地的影响,尤其是作为跨国崇拜的伏波信仰在中越交流方面的影响,研究尚待加强,而这正是本文要去探讨的。随着中越交往的日益频繁,加强中越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十分重要。作为中越边民互相信奉的伏波信仰已经突破了民族与国家的某些界限,成为中越边民交往中重要的一环。伏波信仰作为一种跨国的信仰,在边境地区显得尤为特殊和重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应用价值:1、深入了解伏波文化,有利于保护这一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探讨伏波信仰在边境地区基层社会的影响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的边境新秩序。二、指导意义:1、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和撰写论文,对伏波文化的研究丰富了材料和观点;2、试着探讨越南边民与伏波信仰的关系和态度,完善这方面的资料;3、探讨东郊伏波庙会的发展模式,为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作品摘要

本文以中越边境上最为典型的广西东兴东郊罗浮垌伏波庙为点,结合历史文献法和田野调查法,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对庙会、信众等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作为一种跨境崇拜的伏波信仰对对中越边民交往,中越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影响,并对东兴市伏波信仰兴盛的缘由进行探析。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挑战杯”系列竞赛校级比赛二等奖 “挑战杯”系列竞赛广西壮族自治区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赵世瑜著.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2] 防城县志[Z].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3]滕兰花《边疆安全与伏波神崇拜的结盟——以清代广西左江流域伏波庙为视野》[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 [4]杜树海《神的结盟——广西漓江上游流域马援崇拜的地方化考察》[J](民俗研究,2007年第4期) [5]...(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调查,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影视资料、文件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年来,伏波信仰成为了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热点之一,相关研究成果也很丰富 。在国内,有学者通过梳理史料,分析了伏波庙的地理分布及其文化意义。如滕兰花的《清代广西伏波庙地理分布与伏波祭祀圈探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和《清代岭南地区伏波庙地理分布与历史记忆》(《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 、范玉春的 (马援崇拜的地理分布:以伏波庙为...(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