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节能型集成式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能源化工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A类
- 简介:
- 本科技发明是针对深度污水处理所存在的处理工艺复杂,生物曝气能耗大、效率偏低,污水处理中双膜工艺成本偏高,占地面积较大,操作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采用微纳米曝气与纳滤净化系统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使含有高COD的有机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有关污水标准,并且为国家“十二五”计划提出的工业低能耗环保高效的目标提供可行性技术方案。
- 详细介绍:
- 1、本作品的使用无泡曝气同好氧菌共同对污水进行曝气,是新一代的高效节能环保技术。无泡曝气生物反应器主要由自制聚偏氟乙烯微滤中空纤维丝与好氧菌组成。其中中空纤维膜既对生物膜供氧,又是生物膜附着的载体。在水处理中,常规曝气的能耗占整个流程装置中的约90%以上。与常规曝气相比,无泡曝气的最大优点就是大大降低了能耗。采用中空纤维膜进行微纳米气泡曝气还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曝气不产生气泡...(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1、采用了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污水深度处理的曝气装置占用整个污水处理能耗的80%~90%,而采用微纳米曝气技术可以被认为是取代高能耗普通生物曝气的新工艺,其优点在于其产生的气泡不可见或是不产生气泡,气泡上升速度慢,氧传质效率高能耗低等,已经成为未来生物曝气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自制高通量抗污染纳滤中空纤维膜。纳滤是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一种新型分离膜技术。由于纳滤膜具有纳米级的...(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 1、通过改进普通生物曝气膜装置,采用无泡曝气技术使其能耗大幅度降低,并且传质效率明显增高。 2、采用低压下高通量纳滤中空纤维膜材料,产水质量远优于超滤膜,并且其能耗以及成本远低于反渗透,可以取代污水处理中双膜工艺,进一步减少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降低成本。 3、结合吸附技术,无泡生物曝气与纳滤相结合,对污水进行充分深度处理,使过程连续化,自动化,可控化,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对未来实现污水深度处理工业化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无
作品所处阶段
- 实物,中试
技术转让方式
- 专利权转让或专利实施许可等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实物,视频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技术特点和优势: 1、使用无泡曝气方式代替传统曝气方式。 2、使用纳滤膜进行污水深度处理。 3、自行设计实现污水的连续处理。 适用范围:无泡生物曝气以及纳滤中空纤维膜可用于化工污水,市政污水等含有大量NOM(有机污染物)污水深度处理。 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预测: 采用无泡曝气装置以及高通量纳滤污水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大大的降低生物曝气的耗能,解决超滤同反渗透组成的污水处理双膜工艺出现的...(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膜处理污水工业就进入人们的视线。1977年,美国海军就利用薄膜研制离岸3至12海里和特定海区航行30多天以及近海连续航行40天的舰船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系统。该系统利用过滤、生物降解和紫外线消毒的原理,使处理的灰水水质达到规定的指标,并且具有浓缩污水污染物,减少储存体积,降低岸上排放成本等优点。由于微生物与膜的综合作用,大大提高了MBR系统单位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