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生物监测的太阳能水质监控网络环保系统
小类:
能源化工
简介:
为国家环保部门和企业设计了一种水质监控网络,融合了新兴的生物监测技术与成熟的电化学测量手段,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形成区域监控网络。实现大流域统筹监控、环境灾难预警、野外无人监测、实时备份上传等功能。监测站采用智能节电技术,低碳环保。系统运行高度自动化,全程无人值守。
详细介绍:
针对目前我国水质污染情况严重,水质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的现状,设计了基于生物监测的太阳能水质监控网络环保系统。系统在不同的地点设定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测水质数据,通过GSM网络将水质数据及时汇总至监控中心,形成实时化、区域化的无线传感网络。监测点分为生物监测和电化学监测两部分。生物监测通过直接监测水生生物的生长情况监测水质情况,电化学监测通过电化学传感器直接测量水质数据,既保留了电化学...(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基于生物监测的太阳能水质监控网络环保系统
  • 基于生物监测的太阳能水质监控网络环保系统
  • 基于生物监测的太阳能水质监控网络环保系统
  • 基于生物监测的太阳能水质监控网络环保系统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针对目前我国水质污染情况严重,水质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的现状,设计了基于生物监测的太阳能水质监控网络环保系统。系统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监测点和监控中心构成,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形成区域网络监控。监测点采用生物监测和电化学监测两种检测手段。监测点采用太阳能供电,辅以智能节电技术,低碳环保。 创新点 1.创新性的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生物监测运用到水质监测中,在保留电化学监测技术成...(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1.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生物监测运用到水质监测中,弥补了化学监测手段在实时性、全面性、直观性上的软肋。 2.依托太阳能技术和无线通讯网络,实现了野外无人值守的实时监测站点,真正实现了全流域区域统筹监控。 3.系统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将环保人员从繁重低效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4.网站实时发布流域水质信息,使环保工作更加透明。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本作品在第八届西安高新“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

作品所处阶段

中试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校企合作 技术入股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实物、产品 现场演示 图片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本项目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为主要特色和发展方向,面向环保领域,以水质监测为目的。 信息技术目前已处于发展成熟的阶段,并仍有长足发展空间。本项目的硬件基础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而字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因此,本项目有着良好的技术发展前景。 同时,环保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得到政府的大...(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年来,我国的水质监测体系和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面对新时期多样化水利发展的形势和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主要集中在自动化程度低,以及信息处理的实时性与管理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两个方面。在国内,大部分的测定工作(包括采样和检验),都是由人工完成的,不仅工作量大,还存在监测频率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分散,实时性效果差等缺陷,很难在短时间内提供水质参数的信...(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