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年产3万吨级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产业化应用
小类:
能源化工
简介:
由于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胶质胶结在原麻纤维外面,使得原麻中的纤维呈现坚固的片条状。因此,原麻在纺纱前必须“脱胶”,使其中的纤维相互分离,以满足纺纱要求。目前,麻纤维“脱胶”方法主要是化学法,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项目在现代生物工程学的基础上,构建高效、规模化、低成本优势脱胶菌体系及其相应工业化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具有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加工质量好、环境污染少和工艺简单等优点。
详细介绍:
麻是纺织原料之一,其品种主要有苎麻、亚麻、大麻、黄麻、罗布麻、剑麻、蕉麻、荨麻和苘麻等。麻纤维是从各种麻植物取得的纤维的统称,具有吸湿、透气、散热和抗菌等其他天然纤维无法比拟的优点。我国作为世界上麻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每年生产的麻纤维及其制品除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作为大宗商品出口美国、西欧及东南亚国家,2010年出口创汇近百亿美元。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消费者回归自然...(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年产3万吨级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产业化应用
  • 年产3万吨级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产业化应用
  • 年产3万吨级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产业化应用
  • 年产3万吨级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产业化应用
  • 年产3万吨级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产业化应用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本项目将高效、清洁和节能型生物脱胶技术与设备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生物脱胶技术主要是将脱胶菌株培养后接种到原麻上进行生化反应,利用对胶质有分解作用的菌株去除原麻内的胶质,从而将原麻加工成松散、柔软的麻纤维。 本项目主要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搅拌转数全部实现自动控制。每班一人操作即可。所用脱胶菌种由自然界中筛选选出,历经长期脱胶实验研究,培养条件简单、专一性强、性能...(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本项目与现有技术相比,先进性如下: 1、利用现代微生物工程和生物工艺学方法,从自然界中筛选高效、适宜工业化生产的脱胶优势菌群,将其应用于脱胶工艺体系中。 2、在对典型天然麻脱胶体系微生物群体特征、数量结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构建工业级生物脱胶体系,实现工业化生产。 3、结合麻行业国家标准,使用环境友好型过氧化物,将生物脱胶工艺模型中的菌种“灭活...(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1.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上海选拔赛特等奖 2.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1项),专利保藏菌种8项,发表论文10篇 3.项目产业化应用证明1份 4.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纺织品检测中心检测报告2份 5.科技查新报告1份 (以上资料详细情况请参阅上传附件资料)

作品所处阶段

生产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已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专利技术转让)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实物、产品、现场演示、图片、录像、样品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本项目与化学脱胶工艺相比,具有以下4点优势: 1、单位能耗降低44%左右,脱胶剂用量减少80%以上; 2、产品制成率提高5~6%,且大大改善纤维可纺性; 3、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减少70%和40%以上; 4、精梳梳成率提高5~6%,产品提高1~2个等级。 本技术既适用于麻产地兴建的新型企业,又适用于麻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本项目组已与湖南沅江...(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本课题经国内“中国纺织文摘、中国期刊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国外“EI 、SCI、TTD、WTA、CSA、PQDD、EBSCOhost、Science Direct (Elsevier)、Springer link、现代纺织信息参考平台”等数据库检索参考文献,对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进行分析。 国外相关研究方面,在1953年Chaudh...(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