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浙江沿海典型海岛大型海藻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2008年至2011年共有158人次参与,涉足海岛46次,对浙江省15个岛屿进行大型海藻调查,获得标本3479号,得出该省有海藻158种。首次进行系统深入的调研,明析了分布现状,编写了“浙江大型海藻彩色图集”,制作了电子图,建立了标本库,为浙江自然博物馆提供标本250张。本作品对浙江省大型海藻的开发与保护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该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详细介绍:
2008年5月~2011年5月,共有158人次参与,涉足海岛46次,对南麂、朱家尖、东极、嵊泗等15个岛屿潮间带进行了大型海藻调查, 共获得海藻标本3479号,鉴定得出该省共有海藻158种。比较发现, 温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 优势种多为暖温性种,与近年的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相关。海藻多样性明显下降,海藻生物量失衡,80年代调查的46种海藻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面临濒危。部分藻类由于人为过度采集,四季变化规律消失。发现了大量有潜在经济价值的优势种如拟厚膜藻等,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发现海水钙化严重,潮间带呈荒漠化趋势,石灰质的珊瑚藻可作为海水钙化的指示生物。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制作了浙江省大型海藻资源分布电子图;编写了“浙江大型海藻彩色图集”;建立了国家水产养殖示范中心大型海藻标本库;为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提供大型海藻标本250张,丰富了浙江沿海典型海岛大型海藻研究内容,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了基础,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了理论依据。本项目的作品对浙江省大型海藻的开发与保护,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加强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该省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品图片

  • 浙江沿海典型海岛大型海藻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
  • 浙江沿海典型海岛大型海藻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
  • 浙江沿海典型海岛大型海藻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
  • 浙江沿海典型海岛大型海藻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
  • 浙江沿海典型海岛大型海藻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的目的:浙江是海洋大省,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由于岩礁相采样困难,特别是远离大陆的岛屿环境非常恶劣,随着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浙江典型岛屿大型海藻当前的分布到底如何?迄今为止缺乏系统履新的报道。基本思路:以浙江省15个具有代表性的岛屿为主要采集点,进行大型海藻周年四季定性定量的调查,摸清浙江省大型海藻分布特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海洋生物调查规范第6部分GB/T 12763.6-2007和第9部分GB/T12763.9-2007。先进性:发现海藻种类锐减;海藻生物量失衡;海水钙化严重,潮间带呈荒漠化趋势;优势种多为暖温性种;大量有潜在经济价值的优势种。独特之处:首次进行系统深入的调研,明析分布现状,编写“浙江大型海藻彩色图集”,制作了海藻电子图,建立了标本库共3479号,为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提供标本250张。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为浙江省大型海藻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发现海藻对环境的修复和监测作用;从暖温性海藻居多发现全球严重的温室效应。现实意义:本项目的作品对浙江省大型海藻的开发与保护,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加强浙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2008年5月~2011年5月,共有158人次参与,涉足海岛46次,对南麂、朱家尖、东极、嵊泗等15个岛屿潮间带进行了大型海藻调查, 共获得海藻标本3479号,鉴定得出全省共有海藻158种,隶属于71属。其中绿藻8属、23种;褐藻15属、25种;红藻48属、110种。各岛分布差异显著,南麂44种,嵊泗118种;东极104种;朱家尖34种。潮间带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春季46.43%~70.6%、冬季48.89%的种类分布在低潮带, 其中包括一些中潮带延伸种类,中、低潮带的海藻组成相似性值为0.36~0.57,高、中潮带相似性值为0.22,高、低潮带之间没有共有种。优势种有萱藻、铜藻、拟厚膜藻、鼠尾藻等。比较发现, 温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 优势种多为暖温性种,与近年的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相关。海藻多样性明显下降,海藻生物量失衡,80年代调查的46种海藻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面临濒危。部分藻类由于人为过度采集,四季变化规律消失。发现了大量有潜在经济价值的优势种如拟厚膜藻等,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发现海水钙化严重,潮间带呈荒漠化趋势,石灰质的珊瑚藻可作为海水钙化的指示生物。本调查为海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了基础,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了理论依据。

获奖情况

1.朱家尖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1, 24(2) 2.南麂列岛大柴屿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1, 24(2) 3.2011年《浙江大型海藻彩色图集》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印刷中) 4. 2011年5月《浙江沿海典型海岛大型海藻四季动态变化的研究》获我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鉴定结果

该作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所研发的电子图、彩色图集和标本库,不但有助于相关技术人员和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而且有助于浙江省海洋渔业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海域水生生物资源的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隋战鹰. 黄、渤海辽宁海区底栖海藻的研究[J]. 海洋沼泽通报, 2005, 3:57-65. [2]王志铮, 张义浩, 吴常文, 等. 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J]. 水产学报, 2002, 26(2):189-192. [3]王宏伟, 胡中文, 张明. 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及其季节性变化[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1(1):94-98. [4]项斯端, 阮积惠. 浙江底栖海藻及其区系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2, 29:548-557. [5]周宏, 杨万喜. 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海藻种类组成及区系特点[J]. 海洋沼泽通报, 2001, 2:35-40. [6]章守宇, 梁君, 汪振华, 等. 浙江马鞍列岛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0): 2299-2307. [7]张义浩, 王志铮, 吴常文, 等. 舟山群岛定生海藻种类组成、生态分布及区系特征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2, 21(2):98-105. [8]庄树宏, 陈礼学, 孙力. 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季节变化模式[J]. 海洋科学, 2004, 28(8):47-54. [9]Chung I K, Kang Y H, Yarish C, et a1. Apiellication of seaweed cultivationto the bioremediation of nutrient-rich effluent[J]. Algae, 2002, 17(3):187-194. [10]David R S, Wendy A N. The harvesting of macroalgae in New Zealand[J]. Hydrobiologia, 1990, 1:25-33.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几十年来国内外对沿岸潮间带大型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及群落特征已有不少报道。但关于浙江各岛屿潮间带大型海藻的研究不多,仅对中街山列岛(王志铮,2002)、嵊泗列岛(周宏,2001)、舟山群岛(张义浩,2002)、马鞍列岛(章守宇,2008)、南麂列岛(孙建璋,1976)等进行了研究,但往往因为岩礁相采样困难,特别是南麂、东极、嵊泗无风三尺浪,环境恶化,基本上都是一季或二季采样,缺乏周年研究,存在篇面性。同时随着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浙江海域潮间带大型海藻当前的分布到底如何?迄今为止缺乏系统报道。 本项目周年对海藻资源丰富的南麂、朱家尖、东极、嵊泗等15个各岛进行定性定量采集与分析,较全面地掌握了浙江沿海从浙南到浙北、从高潮带到低高潮、从春季到冬季的大型海藻分布特征,掌握了我省海藻现有的种类和生物量,发现海藻多样性明显下降,海藻生物量失衡,非食用藻类生物量剧增,优良的食用海藻生物量锐减。80年代调查的46种海藻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呈濒危种类。并发现了拟厚膜藻等蕴藏量丰富、经济价高的优势种,值得开发和利用;同时提出了石灰质的珊瑚藻疯长与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相关,全社会应高度关注海洋钙化这一现象。首次制作了浙江省大型海藻资源分布电子图,编写出版浙江大型海藻彩色图集,建立了大型海藻标本库,同时为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提供大型海藻标本250张,填补了省自然博物馆海藻标本的空白。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