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股份合作的制度演进与创新--以苏州市上林村为个案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土地制度需要适时进行变革,以摒除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框架,引入创新元素,从而实现最大的制度绩效。本作品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分析工具,结合典型案例对土地股份合作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由土地股份合作制诱致性变迁到强制性变迁的制度演进路线,结合上林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施现状,分析制度演进过程中对于次级行动者的要求、管理成本递增、产权模糊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详细介绍:
- 本作品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致力于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研究,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生成机制与演进路径,结合上林村典型个案,分析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对策建议,期冀为土地股份合作制实践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为政府完善政策提供路径选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改革开放之初,曾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现有土地制度...(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创新形式,也是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可能走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的因素和制度绩效,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制度移植的可能性等,成为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实践所亟待回答的问题。 课题组在政策文本分析与上林村实地调研基础上,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分析工具,总结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演进路径,提出区别对待制度变迁的方法;在上林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经验总结基础上,提出可借鉴的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挖掘出全国第一家领取工商执照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苏州市上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8次入村调研,深度访谈100多人次,掌握了丰富的材料。2.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田野调查资料,对土地股份合作制生成及运行进行理论升华,论证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3.选取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苏南地区诞生的土地股份合作制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对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促进作用,为消除城乡差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论证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创新的合理性,揭示出土地制度创新带来的潜在利润。2. 提出区别对待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的方法论要求,把强制性制度变迁纳入到土地股份合作制度演进的考察视野。3. 提出强化村委会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建议,强调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在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作用。4. 提出土地资本化运作是打通农地市场与资本对接通道的有效方式,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最佳途径。
作品摘要
- 利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剖析制度生成机制及演进路径,我们提出了土地制度演进过程中由诱致性变迁转变到强制性变迁的必然性,揭示出土地股份合作制存在交易成本增加的可能以及制度环境不确定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些完善土地股份合作制度的对策建议,试图消解制度演进过程中的问题。 1、解除第一道屏障:初级行动团体权益的保障第一,牢固树立土地产权观念,强化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学术论文《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研究——以苏南、苏中、苏北为例》发表于学术性杂志《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4期,作者:薛婷婷等。 2、学术论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股份制探析》发表于学术性杂志《唯实》,已获用稿通知,作者:薛婷婷等。 3、学术论文《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障》发表于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乡村发现》网站,2010年12月,作者:薛婷婷等。 4...(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 [1]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3]温铁军.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相关制度安排[A].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 [4]金太军,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1)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相关书籍及资料阅读,使团队成员对“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 (2)深度访谈法 (3)实地观察法。实地调研过程中,进行细心的观察,获得语言、资料之外的信息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定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由于我国农业资源呈现高度分散化的局面,想要发展农业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整合,实现规模效应。著名学者温铁军认为“只有依靠合作社这个桥梁,将交易费用由合作社内部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