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薇甘菊入侵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小类:
能源化工
简介: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生境中,快速的生长繁衍,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物成功入侵的机率也大大增加,以至于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经济问题和人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成为继生境破坏之后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是全球变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详细介绍:
【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际、国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生物成功入侵的机率也大大增加,以至于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经济问题和人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成为继生境破坏之后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是全球变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隶属双子叶植物纲菊科(Compositae)假泽兰属的多年生草质藤本。在20世纪8...(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薇甘菊入侵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薇甘菊入侵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外来植物入侵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是入侵生态学的重要领域,但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土壤动物的关注较少。薇甘菊是菊科假泽兰属的恶性杂草,在我国华南地区已成功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为了解薇甘菊入侵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效应,采用野外样地试验法对广州市火炉山森林公园薇甘菊入侵群落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由于土壤动物分类、鉴定的复杂性,薇甘菊入侵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效应尚无相应的研究报道。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薇甘菊的分布危害、种子生理、生态适应性、遗传分化、化感作用和防治控制等方面,对地下生态系统尤其是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关注较少。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野外样地试验方法,通过比较薇甘菊入侵演替不同阶段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阐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变化对薇甘菊入侵扩散的响应关系,为全面评估外来植物入侵对地下生态系统尤其是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外来植物入侵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是入侵生态学的重要领域,但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土壤动物的关注较少。薇甘菊是菊科假泽兰属的恶性杂草,在我国华南地区已成功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为了解薇甘菊入侵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效应,采用野外样地试验法对广州市火炉山森林公园薇甘菊入侵群落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全年4次采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5206头,隶属于4门10纲19类,其中线虫类为优势类群,蜱...(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2011年4月 获第十一届“挑战杯”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11年4月 获学校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外来种 2.薇甘菊 3.生物入侵 4.土壤生态系统 5.土壤动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大量评价植物入侵生态后果的研究都集中于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地上部分的影响,即外来植物如何影响其入侵地的植物多样性,而对于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过程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土壤动物是土壤分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土壤形成与熟化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土壤动物还是反映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生物,其数量和组成是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生物学状态的重...(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