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告诉孩子远离危险——儿童“冒险行为”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作品结合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考查了小学儿童冒险行为的一般表现和感觉寻求、乐观性及同伴作用等因素在其中的影响;同时,结合儿童的发展特征和以往儿童冒险行为的研究结果,将意外伤害案例与识别风险信息的知识相结合,编写了用于提高儿童风险辨别能力的《小学生意外伤害防范读本》,试图通过建立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更生动、形象、有效的方式提高儿童独立辨别风险信息的能力,以减少其意外伤害的发生几率。
详细介绍:
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0至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从儿童自身的行为特点上看,冒险行为是儿童意外伤害的直接原因,小学儿童又是意外伤害的高发群体,此时他们开始脱离成人的看护而独立活动,户外游戏的机会也开始增多。因此,对小学儿童冒险行为进行调查以了解具体状况和发展特点,对预防儿童的意外伤害十分必要。从相关流调数据和各种新闻报道看,儿童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独自或与同伴玩耍等缺乏成人看护的时间和场所,因此,对小学儿童而言,能够识别危险并学会有效地回避风险是避免自身发生意外伤害的重要能力。 本作品结合心理学实验和问卷调查,采用以往儿童冒险行为研究中的经典任务范式和标准化问卷,对5所城市普通小学的569名儿童进行测查,以探查儿童冒险行为的状况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小学儿童表现出了高冒险特征和倾向,且感觉寻求、乐观性等个体特质和外界同伴作用会影响他们的冒险行为。根据当前和以往儿童冒险行为的研究结果,考虑到预防和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教育实践的需要,本项目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编写了《小学生意外伤害防范读本》。该读本从冒险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出发,结合现实真实事件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和冒险行为的典型案例,配以相应插图,从提高儿童独立辨别风险信息能力的角度出发,以直观、生动、有效的方式弥补当前学校普遍采用的“简单警告式”和“单向灌输式”等安全教育模式,建立由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安全教育模式。

作品图片

  • 告诉孩子远离危险——儿童“冒险行为”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 告诉孩子远离危险——儿童“冒险行为”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 告诉孩子远离危险——儿童“冒险行为”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 告诉孩子远离危险——儿童“冒险行为”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 告诉孩子远离危险——儿童“冒险行为”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探查小学儿童冒险行为的一般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本作品结合心理学的实验法和问卷法,采用经典的“冒险行为游戏范式”等为实验任务,结合“小学儿童感觉寻求量表(SSSC)”等标准化问卷,对小学儿童冒险行为的发展特点和感觉寻求、乐观性及同伴作用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应用于实践教学的《小学生意外伤害防范读本》,提出了预防和减少儿童冒险行为和意外伤害的对策与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以经典任务范式和标准化问卷为工具,严格、客观地收集数据;运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SPSS)恰当、规范地统计数据。先进性和独特性:国内关于儿童冒险行为的研究集中于公共卫生保健等领域,很少对儿童冒险行为表现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详尽探查;现有的安全教育对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的帮助不大。本作品在探究儿童冒险行为状况及发生机制的基础上,编写了提高其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的、适合课堂教学的安全教育读本。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儿童冒险行为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查,对儿童冒险行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绘,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对高冒险儿童进行早识别、早干预。编写的《小学生意外伤害防范读本》为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独特的教学材料和可操作的具体指导,以帮助学校建立长期、系统的风险防范教育模式,以真实、直观和生动的形式、从提高儿童风险防范意识和独立辨别风险信息能力的角度出发减少儿童的意外伤害。

作品摘要

意外伤害是0至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因此,对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研究及实际防范对学校、家庭和儿童自身都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儿童开始更多地独自或与同伴一起面对风险情境,由此发生的冒险行为可能导致较高的意外伤害几率。但当前国内对小学儿童冒险行为的研究还十分不足,对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的安全教育体系也有待完善。基于此,本项目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考查小学儿童冒险行为的一般状况以及感觉寻求特质、乐观特质和同伴作用在其中的影响。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表现出高冒险特征和倾向,男生的冒险行为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其冒险行为呈增长趋势。(2)小学儿童的感觉寻求特质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乐观特质对小学儿童冒险行为的影响相对间接;同伴在场会显著地增加小学儿童的冒险行为水平。在减少儿童冒险行为、预防其意外伤害的教育实践中,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儿童进行日常教育和引导,提供长期的系统规范的风险防范安全教育。本项目编写的《小学生意外伤害防范读本》是为构建学校课堂安全教育范式在辅导材料和教学指导方面的有益尝试,对于建立学校安全教育课堂教育模式、提高儿童的风险识别能力、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几率有重要帮助。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5月,在校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教育)特等奖。

参考文献

[1] Christensen, S., & Morrongiello, B. A. (1997). The influence of peers on children' s judgments about engaging in behaviors that threaten their safety.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8, 547-562. [2] Gardner, M., & Steinberg, L. (2005). Peer influence on risk taking, risk preference, and risky decision making in adolescence and adulthood: An experimental stud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1(4): 625-635. [3] Morrongiello, B. A., & Matheis, S. (2004). Determinants of children’s risky-taking in different social-situational contexts: The role of cognitions and emotions in predicting children’s decisions.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5, 303-326. [4] Scheier, M., Carver, C., & Bridges, M. (1994). Distinguishing optimism from neuroticism (and trait anxiety, self-mastery and self-esteem): A re-evaluation of 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1063-1078. [5] 郑睿, 张丽锦. (2009). 儿童冒险行为的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与教育, 17(4), 745-752.

调查方式

问卷法、实验法、访谈法、书报刊物、图片、照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关于儿童冒险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且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最早关注儿童冒险行为的是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研究者,他们发现学龄儿童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群体,而引起意外伤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儿童冒险行为的增多。因此,大量研究者从意外伤害转而研究儿童的冒险行为。在儿童冒险行为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不断补充、发展和完善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为了真实、细致地考查儿童的冒险行为表现及其发展特征,多采用模拟真实风险情境的冒险行为任务为研究工具,让儿童处于假设的冒险情境中从而诱发其冒险行为表现(如,Morrongiello & Matheis, 2004)。 国外研究多从人口统计学变量、人格特质、社会情境等方面入手对个体的冒险行为进行探查(见:郑睿,张丽锦,2009)。大量研究发现,儿童参与冒险行为的次数和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直到青少年时期达到顶峰(如:Gardner & Steinberg,2005),男生的冒险行为普遍高于女生(如:Morrongiello & Sedore,2005),表现出了清晰的年龄和性别发展趋势,而这一发展特点背后的内部影响机制也引发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高乐观和高感觉寻求的个体的冒险倾向更高,他们因此而导致的受伤经历也更多(如:谢晓非,2001),然而,此类研究多以青少年和成人为被试,给予儿童的乐观性、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关系的关注较缺乏,乐观性与感觉寻求之间的关系也尚不明确。除此之外,同伴作用因其在儿童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也备受关注。研究证实:只要他人或同龄人在场就会导致个体冒险行为的增加(Gardner & Steinberg,2005)。但是,考虑到小学儿童同伴群体多样性的特点,不同性别的同伴对儿童“是否决定参与冒险”的作用可能存在差异,然而,目前的研究对不同性别同伴对儿童冒险行为影响的探究尚不多见。 相比而言,国内儿童冒险行为的相关研究较为滞后,对儿童冒险行为系统、全面的探查十分鲜见。尽管有研究关注了青少年群体的消极冒险行为(如,方晓义,林丹华,2003),但此类研究仅采用问卷法关注了单一的消极冒险行为(如吸烟),并不能真实反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冒险行为表现。国内已有关于儿童冒险行为或感觉寻求的研究综述(如:郑睿,张丽锦,2009),然而,对小学儿童冒险行为的表现及心理机制的实证研究或儿童冒险行为的测量工具仍不够丰富。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