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基于微透析技术的醋制莪术药动学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本课题应用微透析结合HPLC研究莪术中莪术二酮和吉马酮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选择分布相、平衡相、消除相,观察醋制前后莪术二酮在大鼠各组织中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莪术二酮和吉马酮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莪术二酮在肝组织中浓度增加比例高于其他组织,而在肝组织的消除比例低于其他组织。推测莪术醋制入肝效应与醋制后延长效应组分在肝脏的分布时间有关
- 详细介绍:
- 传统中医理论表明酸入肝,莪术醋制后入肝效应明显增强已为临床疗效所证明。现代研究证实药物有效成分在动物体内分布与其所归脏腑的络属关系基本相符,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选择性分布是中药归经基础的结论。本课题应用微透析技术结合HPLC研究莪术中莪术二酮和吉马酮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分布相、平衡相、消除相,观察醋制对莪术二酮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莪术...(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传统中医理论表明酸入肝,莪术醋制后入肝效应增强已为临床所证明。现代研究提示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选择性分布是中药归经基础的结论。本课题旨在通过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组织匀浆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方法有机结合,从大鼠体内药动学、肝肾等组织分布进行研究,阐明醋制对莪术药动学影响的科学内涵,为醋莪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体现炮制为中医辩证用药的特色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效应机制研究应在不改变生物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微透析采血满足了这一要求,具有活体、微创、实时等特点。 2.运用HPLC对莪术代表性效应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分析,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 3.通过对莪术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等系统研究,为其他中药炮制理论研究提供示范。 4.阐明莪术醋制对药动学特征影响,解决中药炮制现代研究与传统理论研究相脱离的现象,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将醋制入肝代表药物莪术效应成分的体内微观行为与其表现的调节作用联系起来,找出有规律性的机理,建立适合中药自身作用特点的研究方法,使醋制入肝理论更科学、系统,更能满足现代临床治疗的要求。传统中医药正面临严峻挑战,特色和优势淡化、基础研究滞后、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突出。需积极探究中药体内动态变化规律,药物时量效关系和炮制增强归经作用等原理,从多角度对中药炮制机理进行客观评价,指导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
学术论文摘要
- 目的 应用微透析技术结合HPLC研究莪术中莪术二酮和吉马酮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分布相、平衡相、消除相,观察醋制对莪术二酮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变化规律。方法 将微透析探针埋植在大鼠的颈静脉,对灌胃给药不同样品后的大鼠进行在体连续取血样;以ODS柱为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4nm,流速1mL•min-1,测定莪术二酮和吉马酮的浓度。选择给药后1...(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鉴定结果
- 科技查新报告
参考文献
- 1.F.Q.Yang等研究的测定三种不同莪术原药材中11种特征性成分的含量 2.崔福德等[3]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三种莪术药材中莪术醇,莪术二酮,吉马酮的含量的气相色谱法 3.Hong-liang Jiang等[4]研究检测了姜黄中diarylheptanoids的含量 4.Xian-Guo He等[5] 的研究分析了姜黄中姜黄素类和倍半萜类的成分 5.F.Q.Yang等研究测定了三种姜黄药材中11种倍半萜类成分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血浆和组织中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陆兔林等[1]研究莪术中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使用的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大连依利特C18(250mm×4.6mm,5µm);柱温:25℃;流动相:乙腈-5%醋酸水(45∶55);流量:1mL/min;检测波长:420nm;进样量:20µL。宋笑丹等[2、3]研究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确定的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