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本溪市东营坊乡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调查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土地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关键要素,而农业产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通过城乡土地置换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利用土地差价提供农村投资,实现资金、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和农村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升,综合布局农业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并合理保护生态环境。本调查从土地置换的运行机制与综合布局农业产业入手分析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希望以此为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详细介绍:
伴随了城乡二元结构现象在社会中日益深化,我国连续出台了七次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但都着眼于构筑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 在现阶段,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的产业化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从分析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素入手,得出土地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关键要素,而农业产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的结论。并针对研究对象本溪市东营坊乡提出一套可持续发展模式,即通过城乡土地置换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利用土地差价提供农村投资,实现资金、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和农村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升,综合布局农业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并合理保护生态环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从城乡发展的现状入手,基于可持续发展要素和系统结构的研究理论,针对本溪市东营坊乡的农村发展现状采用了访谈与问卷两种调研方式,进一步分析农村发展的主体要素,以城乡土地置换机制为基本切入点提出了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运行机制。希望以此为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本次调查研究结合本溪市东营坊乡实际情况,在不改变农民原有生活模式的原则下,从区域发展角度出发,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本次调查研究提出的农村可持续发展体系科学合理,城乡建设衔接配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3、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与生态旅游业发展模式相结合,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4、规划体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上的创新。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通过广泛征求农民意愿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与理论分析,提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在土地整理上,确保了耕地的占补平衡,质量不降、总量不减,并遵循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和农民满意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市场机制、利益导向机制和开发建设机制,探索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突破与新模式,为东营坊乡建设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在与东营坊乡政府的沟通中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并加以推广学习。

作品摘要

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结构体系,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如何平衡各种发展要素关系的问题。 从农业系统视角而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通过合理的土地资源战略与农业产业布局作为先决条件的,土地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关键要素,而农业产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通过城乡土地置换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利用土地差价提供农村投资,实现资金、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和农村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升,综合布局农业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并合理保护生态环境。 本研究从城乡发展的现状入手,基于可持续发展要素和系统结构的研究理论,针对本溪市东营坊乡的农村发展现状采用了访谈与问卷两种调研方式,进一步分析农村发展的主体要素,以城乡土地置换机制为基本切入点提出了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运行机制。希望以此为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溪市东营坊乡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调查研究》在第二十一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杯”科技作品大赛获得社会科学类一等奖。 本论文压缩的理论版《基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土地置换机制分析》已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

参考文献

[1]丁宝山.中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条件[J].管理世界,1992(1):81~87 [2]姜长云.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协调及其深层次原因[J].经济研究参考,2006(9):34~44. [3]李新通.可持续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3):5~9.

调查方式

本篇调研报告是在文献综述与分析基础上完成的,过程中运用了问卷调研、资料搜集、实地考察、有关部门深度访谈等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更切合本溪市东营坊乡的实际情况,贴近老百姓的意愿,从自然生态环境入手,根据地区耕地少、林地多的状况,构建的由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复合形成的新型农业系统。将八个村的村民聚集到一个中心村,使原本粗放的耕作模式集约化,使现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建得到一次性系统升级。为东营坊乡提供了一套解决城乡差距大的规划报告。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