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辉煌背后的隐忧--关于甘肃省会宁县“会宁模式”的调查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本作品基于对甘肃省会宁县高中教育情况的调研,总结并分析了当地形成、在西部地区有一定代表性的“会宁模式”。通过对“会宁模式”特征、原因、效果、潜力的分析,探讨西部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突破方向,从而为促进西部教育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 详细介绍:
-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回首十年,西部地区的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推进,东中西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反而差距越来越大。究其原因,西部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过分依赖高等教育,将高考作为发展的唯一“砝码”,使当地教育发展方向不能随时代潮流而进...(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撰写目的:本作品通过对甘肃会宁县高中教育情况的调研,分析了以高考为核心的“会宁模式”。围绕该模式,探讨西部教育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新问题和突破方向,为促进西部教育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基本思路:本作品先对“会宁模式”进行宏观描述,再针对学生、家长两个群体的生活现状、心理状态、未来期望进行问卷基础上的数据分析。接下来重点对“会宁模式”分别进行原因、效果和潜力分析,最后对“会宁模式”的未来建言献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本研究从个案抽象出模式,在实证基础上对其原因、效果、潜力进行理论分析。 先进性:本研究从西部教育典范会宁入手,发现其“辉煌”所依赖的应试教育传统和高考改变命运的心态实则与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方向相悖,只有建立可持续的教育发展方式,才能更好指导其发展。 独特之处:1)首次系统地采取参与式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会宁模式”;2)对该模式的趋势分析更富实用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明确揭示了西部一些地区落后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对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造成的阻碍,“会宁模式”三苦两乐办教育的特点是西部地区盛行的应试教育的缩影。 2、详细剖析了“会宁模式”的脆弱性,拨开其高考成果辉煌的面纱,从根本上试图纠正其畸形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帮助会宁及相似地区革新观念、改变政府政策、走科学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作品摘要
- 1、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教育被压以重注,成为学子改变寒门命运的出路和调节贫富悬殊的杠杆。而惊人的大学生出产率让会宁教育拥有与“贫穷”不相伯仲的显赫名声。在这种贫瘠的环境中,教育成了可以被控制、被发展的最有效领域。在财政收入尚不及南方一个乡镇的会宁,每年5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甚至不惜举债。“除了教育,我们别无出路。”这是当地一名教育官员的无奈之语,也反映出当地政府的打造教...(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2010年12月,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的“201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征集与评选活动”优秀论文一等奖。 (2)2010年10月,获我校“2009-2010年度学生社会实践”银奖。
参考文献
-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毛泽东:1957年3月1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结束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3、邓小平: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与中央两位同志谈话,尊重人才、尊重知识。 4、邓小平: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技大会开幕词,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大力发展...(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内教育政策发展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同志对于教育发展的方向问题都有明确的表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77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谈话。并于 1983年10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