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素质培养的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教育是源头,同时教育也是关键环节。在现有教育背景下,结合在校大学生实际情况,研究分析出创新型人才的学力、智力、心力、能力四个基本素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TOP模式。
详细介绍:
1、明确创新的定义,了解创新的重要性; 2、结合高校大学生实际情况,对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进行重新定义; 3、依据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在不改变现有教育制度基础上,研究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Top模式。该模式贴合学生实际,实践性也较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在国家和民族都渴望创新的双向需求背景下,探讨出当代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可供在校大学生参考学习和自我提升,同时研究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TOP模式,供各大教育部门参考。 基本思路: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当代创新型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以此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改变课程设置、授课模式和管理模式,三管齐下,培养创新型人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的研究方法,减少了由于调查方法不当而造成的误差。结合心理学、社会学、成功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进行分析,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从在校大学生的视角出发,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较为客观的意见,从而保证研究成果的实践性。 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创新的宗旨,把握当代大学生特点,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积极性,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北京市高校应如何切实可行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只停留在理论和想象的层面,而是总结出实用性和可行性高的方法和模式,并能在北京市各个高校施行,尽早地向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 以往的研究者多为专业研究人员或教师,但本项目研究者为在校大学生,研究视角不同,从而更容易得出学生易接受的教学(培养)方式。因此其实践性更强,研究成果也更具有准确性和说服力。

作品摘要

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进步的引路人,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但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效并不明显,这与现阶段教育体制有必然联系。但体制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简单而促,所以如何在现有教育制度下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一项热门的课题。本文从学力、智力、心力和能力四个方面,对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重新定义,详细分析了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大学生的培养模式—TOP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熏陶创新性思维和观念的同时,实行创新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丰富的选修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小班教学和实践操作来务实知识掌握,并配以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营造出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最终实现自我创新,创造未来的梦想。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在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结项评价中取得良好成绩,并将参加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成果展。

参考文献

检索目录及启迪: [1]张洪儒,谢志英.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6(1):139-140. 启迪: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既是高校教育的本职,又是社会的呼唤和时代的要求,因此探讨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创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做到: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留出广泛的思维空间。 [2]郜振廷等著.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一流三联三个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3). 启迪:现阶段存在校、企人才对接不吻合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培养模式存在缺陷——大学生实践性不强,创新能力不高。以ERP模拟实验教学为主要内容的项目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将企业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教学育人研究,探讨分析出教务流程再造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一流、三联、三个零”的供应链培养模式,建立了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出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全新框架。 [3] 夏远强,叶剑明.企业管理ERP沙盘模拟教程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启迪:通过本书的学习,真正体会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战略计划的精妙,以及运作过程的细腻,从而获得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巧妙地运用ERP模拟实验及思想,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好地结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4] 崔立中,程顶著.创新心理学导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启迪:以信息加工取向的认知心理学为主线,统摄全部内容,了解创新心理的概念、理论、实质、起源、过程、机制、结构和影响因素。从创新心理,特别是自主创新心理的发生机制、信息加工机制和产出机制三个方面展开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吸收了心理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新近研究成果,以及经济领域里的创新理论,并努力将三者与创新心理学加以融合,整合出一套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调查方式

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方案设计;数据处理;模型优化和检验;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结题和答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研究水平: 纵观近几年国内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可谓范围广泛、新意不断、成果颇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胡弼成提出的“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学校中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主体之间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成果,大学应当为增进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造条件。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 但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并不是已经十全十美了,未来还需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对创新型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定量研究。2、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3、对西方创新能力培养思想及其借鉴意义的研究。4、区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内涵。 国外研究水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探究性学习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多种模式。除了“苏格拉底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传统的模式之外,还有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课题的学习、一年级讨论(seminar)、高峰体验课程(capstoneexperience)、探究性课程等。哈佛大学为了克服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倾向实施普通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7大类(Fields)11个领域(Areas):外国文化、历史研究A、B;文学和艺术A、B、C;道德推理;定量推理;科学A、B和社会分析。学生必须在11个领域的核心课程中的8个离主攻方向最远的领域各选一门课程。 同时,调查显示:在21世纪初,97%的美国大学教师使用网络,68%的大学教师拥有网络接口,而77%的高等教育机构正在或准备开发远程教育的课程。在发达国家,除了虚拟大学、网络课程之外,许多大学还设计了解答学生问题的“网际导师”校际教学中心。通过电子邮件发放和回收作业、解答学生问题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美国大学普遍开设高峰体验课程,除了讲授、讨论以外,还将项目研究、个案研究、小组学习、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实践锻炼、野外旅行、班级讨论、客座教授讲学、个人或小组汇报等教学方法引入教学过程。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世界著名大学都强调学术自由,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通过寄宿制和导师制的实行,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