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能力发展研究
小类:
管理
简介:
本文采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建立适合环渤海地区的生态足迹评价模式,再查阅环渤海地区的各类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结果。最后根据事实,使环渤海地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详细介绍:
本文先提出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再根据环渤海地区现状,建立适合环渤海地区的生态足迹评价模式。然后查阅环渤海地区的各类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结果。最后根据事实,使环渤海地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作品图片

  • 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能力发展研究
  • 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能力发展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建立生态足迹评价模型,查阅环渤海地区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结果。再根据事实,提出为使环渤海地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进行评价。 2:考虑到环渤海地区实际情况。 3:采用政府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保证环渤海经济圈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作品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可持续发展己经成为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题。环渤海经济圈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是遇到了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当前国际上流行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简称EF)模型,针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关部门统计数据,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环渤海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保证环渤海经济圈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调查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生态足迹模型在全球尺度的应用始于1997 年Wackernagel M 等人受the Earth Council 的委托和资助所提交的《国家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of Nations)报告。2002 年,Wackernagel M 等人利用最新数据,更新了全球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同年,Wackernagel M 等人与the UNEP(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合作,进行了全球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和预测研究。2002 年,生态足迹模型开始运用在经济领域。Conlin Hunter 教授于2002 年最早提出了旅 游生态足迹的概。 1996 年之后,生态足迹模型引入中国。与国外相比,国内应用滞后4‐5 年,应用方向主要集中于全国尺度以及各类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度量,近年来对于县域的可持续发展度量逐渐增多。我国的生态足迹模型主要运用于3 个方面:国家尺度的研究、区域和城市尺度的研究、行业或部门生态足迹的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