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低碳节能的新型生土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机械与控制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在人们普遍关注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今天,我们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生态文明的社会层面上,重新审视“生土”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时,就清醒地认识到“生土”是西部地区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建筑材料。我们应在生土建筑的结构体系、生土自身强度、生土建筑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以及生土建筑的产业化诸多方面进行探索,生土建筑要以不断发展的科技手段使其走向现代化,使其与居住观念同步发展。
- 详细介绍:
- 20世纪后半期,随着全球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建筑同样要纳入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生土建筑就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首先,生土建筑从产生到现在,遍布于祖国的山川大地,这是对气候环境的适应,对自然生态适应的结果,且经过历代人的演变,这一建筑形式都带有本地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即是生态的,也是本土的;其次,生土材料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生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污染环境,房屋不用时墙体可作为肥料再循环利用,这些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最后,生土材料热工性能好,隔声性能好,冬暖夏凉等特征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以现代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科学为平台,进一步改进完善生土建筑的结构体系和物理性能,将会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居住质量。 我们的研究通过对生土建筑体系缺陷进行改进,提高其结构性能,满足人类居住的舒适性,并给人们以良好的观感,进而在西部大开发及新农村建设中广泛应用推广。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我们的研究建立在前人基础上,旨在寻求一种在保护当地原有自然和人文现状前提下,利用有限的自然和人力资源,通过便捷施工方式完成的农村住宅形式,达到农村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一。 基本思路:通过总结传统生土建筑的优缺点,有针对性的提出生土建筑体系性能改进方案,使生土建筑以不断发展的科技手段在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中达到现代化居住需求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一。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通过现代的技术理论对传统生土建筑体系进行改进,使生土建筑的观感和居住舒适性得到改善。 2、通过对生土建筑结构性能的改进,使生土建筑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达到现代化住宅要求,也提高了设计师的设计空间。 3、符合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宗旨,为新农村建设新型绿色住宅,力求将节能减排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生土建筑在生态平衡、自然景观、合理取材、构筑工艺、节约能源等方面有着其他民居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西部太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建房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一部分内容。我们适时地推出生土建筑科研成果,对新农村建设,推广实用经济型建筑技术有参考价值和实际作用。
学术论文摘要
- 生土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至今仍受到国内外关注。在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文明与地域文化给生土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生土建筑因其存在的一些缺陷逐渐本被人们遗忘。因此如何改变以往的建筑习惯,创造出新的工法,实现建筑与现代科技发展及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努力追求和展示低碳节能的理念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我国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生土建筑的某些优势也渐渐凸显出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需求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住宅舒适性及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生土建筑显然已不满足人们的要求。并且我们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也要求今后建筑的发展更加倾向于与自然地和谐统一,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归纳传统生土建筑的优缺点,有针对性的提出生土建筑体系性能的改进方案,在保留生土建筑特有生态优势的基础上使其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相信将来生土建筑会继续广泛使用,成为地域特色的建筑而长盛不衰。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该课题申报情况属实,研究具有科学性,有创新点,思路清晰,文章构成严谨合理。
参考文献
- [1] 高翔. 新疆生土建筑体系街区保护和改造探索——以喀什为例 [D]. 2002. [2] 王军,吕东军. 走向生土建筑的未来 [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3] 尚建丽. 传统夯土民居生态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研究 [D]. 2005. [4] 王沛钦,郑山锁,柴俊等. 走向生土建筑结构 [J]. 工业建筑, 2008, 38 (3) _5 . [5] 周卓燕. 生土建筑发展趋势探讨 [D]. 2005. [6] 王毅红,苏东君,刘伯权等. 生土结构房屋的承重夯土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9 (4) _6 . [7] 冯薇,刘燕德. 生土结构农房抗震设计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32) _2 . [8] 王毅红,王春英,李先顺等. 生土结构的土料受压及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6, 26 (4) _5 .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外生土建筑的发展较成熟,它不仅存在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落后地区,在美洲、欧洲等发达国家也备受青睐,尤其是对生土建筑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已取得很大进展。 我国对生土建筑开始系统的有组织的研究始于1980年任震英创立的生土分会,在近30年的历程里,成为国内外生土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国内的生土研究机构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国涉足于生土建筑界领域的机构主要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长安大学,云南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新疆大学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就传统“夯土民居生态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进行了夯土建筑所用夯土材料的力学性质、耐久性质、夯土材料的改性一系列研究。提出准刚性方案的设计概念,并给出夯土承重墙抗压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及关键参数。 长安大学王毅红、刘挺等人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素土、加草土、灰土、土坯及土坯砌体、土坯墙、夯土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给出了试验结果并作分析,提出了改善生土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和提高生土建筑抗震性能的具体措施,同时也给出了承重土坯墙和夯土墙的抗剪承载力公式,为生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