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两类GPA算法的比较研究:北大算法与传统算法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GPA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重要尺度,不同的GPA算法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激励。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采用的两种GPA算法下不同类型学生的效用差异;并通过模拟总体学生的成绩分布,比较了两种不同算法所导致的校园福利差异。本文结论表明:北大算法更有助于微观层面的公平和促进宏观上校园整体福利,因而是实现高校多元化素质教育更好的举措。
- 详细介绍:
- GPA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重要尺度,不同的GPA算法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激励。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采用的两种GPA算法下不同类型学生的效用差异;并通过模拟总体学生的成绩分布,比较了两种不同算法所导致的校园福利差异。本文结论表明:北大算法更有助于微观层面的公平和促进宏观上校园整体福利,因而是实现高校多元化素质教育更好的举措。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从大学生人数来看,我国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然而,我国教育的普及并没带来总体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这里既有高考录取机制的因素,也有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核的因素。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采用的标准算法和北大采用的(文中称北大算法)学分绩点算法(即学习考核方法)对天赋不同、刻苦程度不同学生的四种境遇,其目的是倡导对学生考核过程形成“激励勤奋、分层优化、培优辅差”的机制,鼓励人才脱颖而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我国大多数学校使用GPA算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尺度。但是GPA算法与原有的百分制算法相比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较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国内高校由于GPA应用较晚,研究很少。本研究对高校采用不同GPA算法提供了积极的补充。应用经济学中的效用函数和福利函数,分析不同GPA算法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效用差异和福利差异,并由此得出北大算法优于标准算法的结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任何一所大学中的学生都会有天赋差异和刻苦精神的差异,如何构建一种鼓励勤奋、促进后进的有效评价机制,本文的研究对此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采用北大GPA算法有利于提高学校总体福利,能够保证学生在心理不存在任何压力的情况自觉、自律、有激情有目标的学习,是一种更加柔性化、人性化的管理,是建立和谐校园的有益措施。因此作者认为,应该在高校中广泛推广北大GPA算法。
作品摘要
- GPA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重要尺度,不同的GPA算法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激励。本文比较了我国高校采用的两种算法——北大GPA算法与标准GPA算法。通过建立了学生代理模型,分析出两种算法下不同类型学生的效用差异;并通过模拟总体学生的成绩分布,比较了不同算法所导致的校园福利差异。本文结论表明:北大算法更有助于微观层面的公平和促进宏观上校园整体福利,因而是实现高校多元化素质教育更好的举措。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文发表于《兩種GPA演算法的比較研究》,數據分析(台湾辅仁大学),2011年第6卷第2期
参考文献
- [1]Charles Jaret, Donald C Reitzes, Currents in a Stream: College Student Identities and Ethnic Ident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elf-Esteem, Efficacy, and Grade Point Average in an Urb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2009(6)P345-367,[2] Nathan W. Pino and William L. Smith,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the Academic Ethic, and GPA Journal of Black Studies, Vol. 35, 2004(12), p113-131,[3] Eric Jamelske.Measuring the Impact of a University First-Year Experience Program on Student GPA and Retention,Higher Education Vol.57,2009(3)P373-391 [4]北大校长响应“打破唯高考分数论”[N]光明日报.2010年11月10日. [5]冯跃,吴宏春.成绩采用标准绩点制之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6.(3) [6]李昕.学分制改革评述[J]阅江学刊, 2009(1)P68-72. [7]罗秋兰、陈有禄.学分制下学分绩点度量模型研究[J].理统计与管理,2004(11)P51-52 [8]李克安,宋鑫.推进学分制与北大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03(5)P30-32 [9]刘健,江文.不同学分绩点大学生心理素质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9.(3)P123-132 [10]石曙光.六种学分(绩点)制对比分析[J]吉林教育科学,1997(1)P44-46. [11]徐开宏.对学分绩点制的认识[M]价值工程,2010(8)P204-205.
调查方式
- 计算机模拟:本文为理论模型,所取学生成绩数据为统计软件SPSS模拟数据。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外学者关于GPA的研究比较多,我国高校应用GPA作为衡量学生的尺度的历史并不长。可以说GPA算法是我国教育普及化和国际化的新事物。 经过文献检索发现以往学者关于GP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分析和算法讨论两个方面: 实证分析一般是以GPA为因变量,研究各控制变量对GPA的影响。这类研究以国外学者居多。如Nathan 和 William (2004) 认为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导致获得高GPA的主要因素。Wayne和Tim(2005)通过对大一学生的大样本回归表明,女生的平均GPA比男生高0.2至0.3。Charles和Donald(2009)引入哑变量分析了美国高校中不同种族与GPA的关系,结论表明白人学生GPA高于黑人学生和拉美裔学生,而移民学生的GPA又高于本地人。Smith(2009)比较了参加培训与不参加培训对大二以后GPA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参加培训对提高GPA有显著效果。 二是对于GPA算法本身的探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国内学者,这显然与我国GPA算法尚不成熟有关。罗秋兰、陈有禄(2004)认为,通过分段函数和相应的GPA对学生成绩进行度量,有时会导致成绩与绩点的反向变动,使高分学生被下降到低的绩点,低分学生被抬高到高的绩点,对学生不够公平,建议应该用标准分进行修正。石曙光(1997)比较了六种不同的学分绩点的算法后指出,只有当GPA是实际分数的线性变换才能保证分数与绩点同方向变化,不会存在评价“偏差”。 冯跃和吴宏春(2006)、李昕(2009)、徐开宏(2010)等学者也都从不同角度讨论了GPA算法的优缺点。 本文重点比较我国大多数学校使用的GPA标准算法和北大算法的差异。首先,从图形上看北大算法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的上升部分,标准算法则是一个分段函数;第二,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了代理学生模型,构造了最大化学生效用函数的最优解和最大效用值,分别对有天赋和无天赋的学生、刻苦和不刻苦的学生求解效用最优解;第三,比较标准算法和北大算法下四类学生的效用差异;第四,通过模拟总体学生的成绩分布,应用功利主义、平均主义、罗尔斯主义三种福利函数从学校整体角度比较了标准算法和北大算法下的学生校园福利。本文的结论是北大算法更有助于微观层面的公平和促进宏观上校园整体福利,因而是实现高校多元化素质教育更好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