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小型集成救援装置
小类:
机械与控制
简介:
以在复杂、恶劣灾难环境下承担救助、救生任务为目标,综合运用机械传动、气动控制、电气控制、数字控制技术,应用仿生知识,基于德国慧鱼(fischer)公司工程创意组合模型构件设计的集成配装小型救援装置,适用于多类型灾后场域辅助、替代人工实施救援任务。
详细介绍:
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系统主要由行车部分、升降机构、探索部分和破障机构组成,各部分之间能够自由的分离和组合,以达到在不同的环境下实现不同方式的搜索救援。行车部分设计了平行轮式、六足轮式、履带式三种方案,能适应不同的路况,主要用于搭载其它模块或是进行紧急运输;升降救援机构以模拟人体攀爬过程为基本创意,采用机械构件、气动构件、直流电机驱动合成控制方案,能在缺乏外部辅助吊装...(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小型集成救援装置
  • 小型集成救援装置
  • 小型集成救援装置
  • 小型集成救援装置
  • 小型集成救援装置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矿难、桥难、路难、楼难……这些灾害在现代经济建设与社会活动中很难完全避免,当搜救人员在危险、复杂的环境下实施搜救任务时,恶劣的条件常常给搜救工作造成重重障碍,甚至错过对生者的最佳救助时机。设计救援机器人系统能够进入救援人员不易进入灾难环境进行实地的搜索救援,协助、代替人力工作,既可保证救援人员安全又可提高救援工作效率,为环境复杂、人力物力紧张的灾难现场带去更多生的希望。 ...(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本系统硬件部分按功能需求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综合利用了机、电、气和仿生知识,系统完整,各部分之间能够自由的分离和组合,以实现不同的环境下不同方式的搜索救援。 行车部分针对不同的路况进行了不同的结构设计,其中六足轮式行车结构应用了生物仿生知识,对于复杂的路况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攀爬结构工艺设计方案中应用仿生知识,巧妙结合气动活塞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能够实现无辅助...(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本系统原型设计作品——具有自动升降功能的救援车——于2010年4月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2010)竞赛”,获得竞赛三等奖。

作品所处阶段

实验室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合作研制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模型、现场演示 、图片、录像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根据基本设计要求,经市场调查并考虑实际设计制作条件,本项设计采用通用、标准的机械构件及传动方案,整体设计紧凑,零件、部件结构简单,工艺实现方便,电气控制灵活可靠,同时为加装辅助探测、搜救及控制设备预留了相应接口,为功能扩展与性能提升奠定了基础。 救援系统设计方案简装、易操控,在灾害或事故救援现场,搜救人员配备该设备可大大提升搜索、施救工作效率,特别是在环境恶劣、条...(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在不同类型的事故、灾难现场应用机器人辅助救援人员实施救助是机器人技术发展中一个特别活跃的领域,其成功、有效的应用对于人类社会活动有着非常特殊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在许多国际、国内机器人技术竞赛活动中,救援机器人常常是最受关注的一个项目。 比较有代表性的救援机器人研究项目和制作产品中,装配多履带结构、越障破障、生命探测的机器人种类最丰富,例如:国防科技大学用两年时间...(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