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我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时序变化估计和地区差异研究--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其纯收入的增长速度。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成为我国关注的焦点。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选取1986-2009年中国东中西部农村地区面板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地区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三地区农民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且三地区强度具有显著差异。
详细介绍:
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其中,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储蓄行为以及收入状况发生的转变可谓是最大的。伴随着收入的提升,储蓄应该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但是中国则相反,随着收入的提升,储蓄提升的程度却大于收入提升的程度。这说明在中国农村收入大小并不是影响储蓄大小的唯一因素。由于市场制度的变化以及农民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中国农村居民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性,使得农村居民更倾向于多储蓄,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 2008年末,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依靠进出口贸易以及国外投资拉动GDP的中国,因为进出口贸易的大溃败以及国外投资的急剧减少,经济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败。因此,中国提出了依靠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多,消费少,其消费潜力巨大。因为上文中所提到的不确定性,约束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因此,找出农民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并致力于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将是最为有力刺激农民消费的途径和方法。 国内外学者对预防性储蓄强度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包括建立在预防性储蓄假说框架下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有:第一,前人的研究基本上都利用最小二乘法,矩估计法,工具变量法等方法对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进行估计,但通过这些方法得出的强度都不具有时变性,很难看出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强度变化的趋势;第二,尽管有少量文献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出了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时间序列(汪浩瀚、唐绍祥(2010)),但他们的研究将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大,消费者面临的不确定性也有极大的差异,故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开讨论可能更加准确。此外,在利用卡尔曼滤波对预防性储蓄强度进行估计时,王浩瀚、唐绍祥(2010)假设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服从一个AR(1)过程,但是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应当是具有惯性的习惯,因此其动机强度应当也是一个极度依赖过去的过程。故本文调整AR(1)过程为AR(2)过程,这更有利于反映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对过去的依赖性。 本文的模型思路是在不确定条件下,最大化消费者预期的生涯效用。该模型由Dynan, K.E在1993年提出,龙志和、周浩明(2000)、施建淮、朱海婷(2004)、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2008)等人对该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汪浩瀚、唐绍祥(2010)加入了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服从AR(1)过程的假设。本文的实证部分对前人的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利用改修正后的模型,建立运用卡尔曼滤波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强度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其中东部预防性储蓄强度最小,西部预防性储蓄强度波动较大,中部预防性储蓄强度在多数年份最大;东中西部三地区动机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中西部地区动机强度变化较大。

作品图片

  • 我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时序变化估计和地区差异研究--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我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时序变化估计和地区差异研究--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我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时序变化估计和地区差异研究--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2008年末,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也出现了衰败。我国提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新思路。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多,消费少,消费潜力巨大。因此,本文旨在找出不同地区农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根据强度大小,有目的地制定政策措施。 本文思路是在不确定条件下,最大化消费者预期的生涯效用。本文在前人研究模型上,建立状态空间模型,运用卡尔曼滤波对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地区预防性储蓄强度进行估计。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的模型思路是在不确定条件下,最大化消费者预期的生涯效用。该模型由Dynan, K.E在1993年提出,后又经众多学者的应用和检验。本文模型建立于此,但又对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第一,采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估计预防性储蓄强度大小,得到强度的时间序列而不是静态的指标;第二,分别考虑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地区,而不是作为整体;第三,由于储蓄习惯的惯性,将储蓄过程由AR(1)过程调整为AR(2)过程。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实证研究,我们得出了我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具体时序变化估计和地区差异。这有利于观察不同政策、事件和地区差异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此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所示,以减少农村居民不确定性,缓减储蓄增长,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拉动内需提高经济增长。

作品摘要

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一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特别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我国提出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来发展经济后,居民的储蓄行为更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选取了1986年-2009年中国东中西部农村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地区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其中东部预防性储蓄强度最小,西部预防性储蓄强度波动较大,中部预防性储蓄强度在多数年份最大;东中西部三地区动机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中西部地区动机强度变化较大。最后,本文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就如何转化储蓄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问题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龙志和、周浩明,2000:《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第11期. [2] 施建淮、朱海婷,2004:《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经济研究》第10期. [3] 宋铮,1999:《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金融研究》第6期. [4]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2008:《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经济研究》第2期. [5] 孙凤,2001:《预防性储蓄理论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南开经济研究》第1期. [6] 邓翔、李锴,2009:《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成因分析》,《南开经济研究》第2期. [7] Dynan, Karen E. 1993. “How Prudent Are Consumer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1:1104-1113. [8] Kimball, Miles S. “Precautionary Saving in the Small and in the Large.” Econometrica, Jan.1990, pp.53-73.

调查方式

实地调研。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学者研究 西方学者对储蓄行为的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是建立在由Modigliani和Brumberg(1954)提出的储蓄生命周期假说。在确定性的前条件下,生命周期假说认为消费者将根据其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总量来安排他们的消费和储蓄。预防性储蓄假说(Leland,1968)认为风险规避的消费者为了避免不确定性对消费带来的冲击会进行额外储蓄。此后,Zeldes(1989)和Caballero(1990)指出了预防性储蓄理论可以解释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和过度平滑性。Dynan(1993)通过建立动态最优化模型,利用消费增长率的均值来估计消费者的相对谨慎系数。Merrigan和Normandin(1996)通过分析1968年-1986年家庭支出调查数据,发现家庭收入不确定性与预防性储蓄呈正相关关系。 在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流动性约束假说,Deaton(1991)和Carroll(1992, 1997)提出了缓冲存储模型。该模型假设消费者具有较高的时间偏好。但缓冲储备模型不具有可解析的解,多数实证是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实现。 二、国内学者研究 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将预防性储蓄假说应用于中国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的研究。龙志和和周浩明(2000)利用Dynan(1993)发展的模型,采用广义矩法估计出了中国城镇居民1991-1998年间的相对谨慎系数,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在这一段时间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孙凤(2001)运用了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入的不确定性对当期消费有负的影响,也即中国居民具有预防性储蓄。施建淮和朱海婷(2004)将不确定性收入的随机过程引入理性消费者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中,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03年月数据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易行健、王俊海和易君健(2008)引用Dynan(1993)提出的模型,利用工具变量法估计出我国中东西部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以及时序变化。结果表明在1993-2006年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最大。而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不同时段表现不同。汪浩瀚和唐绍祥(2010)利用Dynan(1993)提出的模型并将其转化为状态空间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对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呈现结构性断点。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