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川黄柏系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项目通过组织培养的研究,培育出快速繁殖的川黄柏组培苗;通过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筛选出生长速度快的细胞株,提供大量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的培养物,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多倍体诱导研究,培育出器官表现出巨型性、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增加、生态适应性和对逆境的抗耐性强的新品种。转基因的研究,培养出有效药用成分含量高、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疯狂生长的毛状根,为可持续性次生代谢物生产提供一条可靠和有效...(查看更多)
详细介绍:
1.立项背景: 川黄柏为芸香科黄柏属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川黄柏为著名川产道地“三木”类药材之一,为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川黄柏中含有小檗碱(berberine)、黄柏碱(phellodendrine)木兰碱(magnoflorine)、掌叶防已碱(palmatine)、黄柏酮(obacunone)等。...(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川黄柏系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项目采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多倍体诱导和转基因等一系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旨在培育含有效药用成分含量高、生长速度快、质量稳定、绿色无污染、品质优良、可排除病菌和虫害的侵染等多种优良性状的川黄柏新品种,解决川黄柏市场资源短缺的问题,保护野生资源。通过川黄柏示范研究,最终目的是将这一系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普及到我国的其它药用植物,以解决目前制约我国传统中药材实现现代化面临的诸多问题。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采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多倍体诱导和转基因等一系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含有效药用成分含量高、生长速度快、质量稳定、绿色无污染、品质优良、可排除病菌和虫害的侵染等多种优良性状的川产道地药材川黄柏新品种。 (2)创新性强:本项目的创新性体现在8个方面。 (3)产业化程度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项目通过组织培养的研究,培育出快速繁殖的川黄柏组培苗;通过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筛选出生长速度快的细胞株,提供大量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的培养物,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多倍体诱导研究,培育出器官表现出巨型性、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增加、生态适应性和对逆境的抗耐性强的新品种。转基因的研究,培养出有效药用成分含量高、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疯狂生长的毛状根,为可持续性次生代谢物生产提供一条可靠和有效途径。

学术论文摘要

本项目采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多倍体诱导和转基因等一系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旨在培育含有效药用成分含量高、生长速度快、质量稳定、绿色无污染、品质优良、可排除病菌和虫害的侵染等多种优良性状的川产道地药材川黄柏新品种,从而为解决川黄柏市场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保护川黄柏的野生资源。通过将这一系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中药材川黄柏示范研究上,其最终目的可以将这一系列现代生物工程...(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1)该作品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该项目共发表系列研究论文9篇;其中《川黄柏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和植株再生的研究》、《川黄柏多倍体诱导研究》和《川黄柏染色体制作和核型分析研究》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CA收录。目前已完成发明专利2项。

鉴定结果

首次建立以川黄柏叶片的快速繁殖技术;首次采用秋水仙素对川黄柏进行多倍体诱导;首次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首次利用发根农杆菌对川黄柏进行了遗传转化研究;首次研究了川黄柏中多种抗菌成分的联合抗菌作用。

参考文献

1、愈伤组织诱导 2、成熟叶片植株再生 3、正交设计法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4、细胞悬浮培养 5、多倍体诱导研究 6、染色体制作和核型分析 7、毛状根的诱导及活性成分的产生 8、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和植株再生 9、离体培养和药用成分的抑菌试验 10、转基因技术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创新性强 本项目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8方面: 1、首次采用正交试验法获得了川黄柏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2,4-D1.0mg/L+IAA0.3mg/L。 2、首次建立了一套以川黄柏成熟叶片为外植体的植株再生的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出最佳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MS+6-BA1.0mg/L+2,4-D4.0mg/L、MS+6-BA2.0mg/L+2,4-D1...(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