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萎缩现状分析--以山西省原平县解村乡为例
小类:
教育
简介:
随着我国对中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加大,中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并没有因此缩小,相反,中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出现了新的危机——萎缩。以2008年山西省原平县解村乡基础教育状况为样本,笔者从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学校管理、学生家长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由于城乡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长期失衡导致城乡中小学产生巨大差距,农村中小学不断衰落,...(查看更多)
详细介绍:
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萎缩现状分析 ——以山西省原平县解村乡为例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不容乐观,这集中体现在城乡教育的不公平上,这种不公平在目前农村教育中的直接结果就是农村中小学极剧萎缩。国家从2000年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而就业岗位却缓慢增长,庞...(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萎缩现状分析--以山西省原平县解村乡为例
  • 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萎缩现状分析--以山西省原平县解村乡为例
  • 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萎缩现状分析--以山西省原平县解村乡为例
  • 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萎缩现状分析--以山西省原平县解村乡为例
  • 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萎缩现状分析--以山西省原平县解村乡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关系着整个中国人力资源素质,而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关系密切。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萎缩给中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以致命的打击,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唤起社会对中部地区农村教育的更多关注。 思路:本文通过个案分析,运用半结构访谈对调查对象进行了实地调查,笔者通过调查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萎缩这一现象,分析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此调查报告运用个案分析、半结构式访谈等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本文立足人力资源与社会的关系,从城乡差异视角来考察农村中小学萎缩,对造成这一差距的城、乡双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重点的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理论价值:本文从社会个体的发展与社会人力资源的关系出发,以城乡差异为视角,研究制约中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这在理论上为研究城乡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实践价值:首先,此研究揭示了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萎缩的具体原因,为减少当前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萎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其次,本研究还将会为制定提升中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提供有益的启迪。

作品摘要

随着我国对中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加大,中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并没有因此缩小,相反,中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出现了新的危机——萎缩。以2008年山西省原平县解村乡基础教育状况为样本,笔者从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学校管理、学生家长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由于城乡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长期失衡导致城乡中小学产生巨大差距,农村中小学不断衰落,...(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山西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上的学术交流稿。 尚在寻找合适刊物发表。 在本校第十四届“创新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佚名:探索农村教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2009-5-7)[EB/OL], [2] 邢媛: 当代社会发展观导论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76. [3],[4] 张祥明:校长的道德使命和责任:学校发展的元动力 [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16). [5],[6] 杨东平: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此调查报告运用个案分析、半结构式访谈等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由于农村中小学萎缩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因此,目前尚未发现在国外有关农村中小学萎缩的研究成果。 城乡基础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学界较为关注的重点。学者们大都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研究:⑴学者们较多的研究公共政策对城乡基础教育的影响:财政政策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宗晓华,2008);影响我国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教育经费缺口分析(胡瑞文,2007);义务教育经费...(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