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化学浸提-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中不同形态的铝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数理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灌木或乔木,我国资源丰富。沙棘果、沙棘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广泛用于医药、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但对沙棘叶中铝的形态分析未见报道。本作品采用化学浸提-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沙棘叶中铝的溶出形态分布,以期为富含多种活性成分的沙棘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详细介绍:
- 近几十年来,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临床发现铝与早老性痴呆、关岛帕金森氏综合症、透析性脑病和骨软化症等有关,铝对人体的毒害作用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对人体健康的潜在毒理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但铝的致毒机理至今未能完全搞清,其原因在于铝的毒性不完全取决于总量,而是还与其存在的具体化学形态有关。目前铝的形态分析已成为铝化学研究的热点,但有关食品、药物中铝形态分析的研究报道较少,本作品采用化学浸提-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沙棘叶中铝的溶出形态分布.从本作品的测定结果看,沙棘叶中Al3+溶出量很少,仅占总量的10.7%,Al(OH)2+和Al(OH)2+等毒性较大的形态铝的溶出量也很少,仅占总量的2.1%。Al3+、Al(OH)2+和Al(OH)2+等有毒形态铝的溶出量仅占溶出铝总量的12.8%。无毒形态腐殖酸铝等有机铝的含量占到溶出铝总量的53.0%。溶出铝中无毒形态铝中的胶态Al(OH)30含量达49.26 μg·g-1,占到了溶出铝总量的34.3 %,但在酸性条件下Al(OH)30可转化为Al(OH)2+和Al(OH)2+等毒性较大的形态铝,所以在利用沙棘叶时应尽量将其环境控制在中性或碱性,以消除其潜在的危害。 总体实验表明,沙棘叶中的铝大部分以对人体无害的形态存在着。我国沙棘资源丰富,沙棘叶的开发利用有着大好的前景。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近十几年来,人们已认识到铝对人体的潜在毒害作用,并不完全取决于铝的总量,而与其存在的具体化学形态有关。因此研究食品、药物中铝的形态分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作品采用化学浸提法,即利用KCl、NH4Ac、HCl、NaOH四种浸提液将药物沙棘叶中的铝溶出,用差量法计算得到沙棘叶中铝的不同化学形态分布数据。以期为我省具有丰富资源的沙棘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作品对沙棘叶中铝的溶出采用了化学浸提法,铝的形态分析采用了分光光度法。研究方法的理论性有文献资料为根据,结果的分析以实验数据为依据。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9%。这些均表明了该作品的科学性。首次对沙棘叶中铝的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体现了该作品的独特之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灌木或乔木,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先锋树种,我国资源丰富。沙棘果、沙棘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广泛用于医药、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但对沙棘叶中铝的形态分析未见报道。本作品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开发、深度利用沙棘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学术论文摘要
- 利用KCl、NH4Ac、HCl、NaOH四种浸提液将沙棘叶中的铝浸提溶出,得到沙棘叶中铝的不同化学形态,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测定结果:沙棘叶的铝中,Al3+为10.7%,Al(OH)2+和Al (OH)2+为2.1%,胶态Al(OH)30为34.3%,有机铝53.0%。浸提液中铝的回收率为86.9%~101.0%。作品结果表明,沙棘叶中的铝大多以对人体无害的形态存在,沙棘叶的开发利用有着大好前景。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未鉴定
参考文献
- 铝形态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化学法等。相对而言采用化学浸提-分光光度法测定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对于药物中铝的形态分布已有报道。沙棘叶中铝的形态分析未见文献报道。 参考文献: [1] 刁晓霞.水中微量铝的分析[J].环境与健康,2007,24(12):1016-1018. [2] 杨小弟, 章福平,王先龙,等.环境与生物体系中铝形态分析技术的新进展[J].分析化学, 2003,31(9):1131-1138. [3] 庞叔薇,康德梦,王玉保,等. 化学浸提法研究土壤中活性铝的溶出及形态分布[J].环境化学, 1986,5(3):68-76. [4] 孙建民,苑忠格,石志红,等.化学浸提法研究中药茯苓中活性铝的形态分布[J].分析科学学报,2008,24 (1):111-113. [5] 徐 鹏,孙建民,孙汉文,等.化学浸提法研究中药赤石脂中活性铝的溶出及形态分布[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23 (6):1203-1205.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毒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人体中铝含量过多可引发多种疾病。同时大量研究表明,铝的毒效应往往不是由总铝浓度引起,而是与其具体的形态密切相关。就目前铝的形态分析而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化学法等。就分析样品而言,多集中在对环境水样中铝的形态分布,而对食品、药物中铝的形态分析相对较少。仅见孙建民等(分析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采用化学浸提法研究中药茯苓中活性铝的形态分布;徐鹏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年.第6期)采用化学浸提法研究中药赤石脂中活性铝的溶出及形态分布等四篇有关药物中铝的形态分布的研究论文。关于沙棘叶中铝的形态分析未见文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