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通过轴向配位反应实现4-乙烯基吡啶聚合物的卟啉功能化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能源化工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本文通过轴向配位反应,将四苯基卟啉锌(ZnTPP)键合在4-乙烯基吡啶(4VP)与苯乙烯(St)共聚物P(4VP-co-St)的侧链,制得了卟啉功能化的大分子ZnTPP-P(4VP-co-St), 通过FTIR与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 重点研究了时间、温度对轴配过程的影响,以及大分子轴配化合物ZnTPP-P(4VP-co-St)的谱学性能, 对其光物理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 详细介绍:
- 本文通过轴向配位反应,将四苯基卟啉锌(ZnTPP)键合在4-乙烯基吡啶(4VP)与苯乙烯(St)共聚物P(4VP-co-St)的侧链,制得了卟啉功能化的大分子ZnTPP-P(4VP-co-St), 通过FTIR与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 重点研究了时间、温度对轴配过程的影响,以及大分子轴配化合物ZnTPP-P(4VP-co-St)的谱学性能, 对其光物理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实现高分子的卟啉功能化,为发展光电功能新材料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基本思路:使4-乙烯基吡啶(4VP)与苯乙烯(St)的共聚物(4VP-co-St)与四苯基卟啉锌(ZnTPP)发生轴向配位反应,将ZnTPP键合在P(4VP-co-St)的侧链,实现聚合物的卟啉功能化,并考察卟啉功能化聚合物ZnTPP-P(4VP- co-St)的谱学性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该作品利用共聚物(4VP-co-St)的侧基吡啶环与金属卟啉中心的金属原子之间产生配位键,从而较容易地实现聚合物的卟啉功能化,为制备光电功能材料奠定基础。该作品首次采用“轴向配位反应”实现聚合物的卟啉功能化,并且方法简单,易操作。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研究首次采用“轴向配位反应”制得具有光电功能的聚合物材料,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在光电功能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 本文通过轴向配位反应,将四苯基卟啉锌(ZnTPP)键合在4-乙烯基吡啶(4VP)与苯乙烯(St)共聚物P(4VP-co-St)的侧链,制得了卟啉功能化的大分子ZnTPP-P(4VP-co-St), 通过FTIR与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 重点研究了时间、温度对轴配过程的影响,以及大分子轴配化合物ZnTPP-P(4VP-co-St)的谱学性能, 对其光物理行为进行了较为...(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 发表论文:高分子学报,2009年第8期 (SCI)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 [1] Mukherjee M, Ray A R.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2007, 266: 207~214 [2] Grenoble S, Gouterman M, Khalil G.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05, 113: 33~44 [3] Sendhil K, Vijayan C, Kothiya...(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对卟啉化合物光电性能研究得较多的是光合作用体系模拟,而真正用作电致发光材料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8年,VanSlyke S.A.等人采用了卟啉作为空穴传输材料来制备发光器件。1996年Burrows P.E.等人利用四苯基卟啉和8-羟基喹啉铝作为发光材料,制备了双发光层的器件,实现了随电压的变化发光颜色由绿到红可调。1997年,Hamada Y报道了用锌卟啉(ZnT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