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现状调查报告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作品是广东省家庭教育“十一五”研究课题《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合作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品通过抽取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共派发问卷8824份,回收有效问卷6559份,访谈161名个人,并在韶关南雄市珠玑中学建立“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基地”进行个案研究。作品运用SPSS、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从家长、学生、教师三个角度分析得出结论:家长、教师对家校合作存在“知”“行”不一致、交流内容狭窄、交流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多角度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发现“学历”和“孩子数量”是影响家长合作主动性的主要因素;“学历”对教师合作的主动性影响不显著,“职务”、“教龄”、“任教层次”则影响显著;家长、教师的天然角色冲突与三方定位偏差等严重制约农村家校合作的发展。针对上述情况,作品在不增加教师工作压力的基础上,从慎重考虑农村中小学规模化、选择适合农村现状的合作方式、改善宣传方式及更新合作观念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
详细介绍:
家校合作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促进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作品是广东省家庭教育“十一五”研究课题《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合作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品通过抽取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内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个案研究等调研方法,力求使研究结果科学真实;共派发问卷8824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6559份,有效回收率为74.33%,访谈161名个人,并在韶关南雄市珠玑中学建立“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基地”进行个案研究。 作品针对家长、学生、教师分别设计问卷和访谈,运用SPSS、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从家长、学生、教师三个角度分析得出结论:家长、教师对家校合作存在“知”“行”不一致,即他们认可家校合作的必要性,但在合作中却缺乏主动性;交流内容狭窄,主要仅围绕学生的在校情况;交流方式单一,主要通过电话、家访、家长会这几种较传统的方式进行沟通;频率低等问题。通过多角度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发现“学历”和“孩子数量”是影响家长合作主动性的主要因素;而“学历”对教师合作的主动性影响不显著,“职务”、“教龄”、“任教层次”则影响显著。另外,家长、教师的天然角色冲突与三方定位偏差等严重制约农村家校合作的发展。针对上述情况,作品从农村中小学规模化、适合农村现状的合作方式、宣传方式及更新合作观念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

作品图片

  • 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现状调查报告
  • 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现状调查报告
  • 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现状调查报告
  • 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现状调查报告
  • 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现状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在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农村地区开展广泛调查,如实反映广东农村家校合作现状。为中小学制定教学策略提供参考建议,为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家校合作模式提供事实依据,填补教育研究缺口。从家长、学生和学校三角度出发,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研究。提出研究假设:农村家长、教师“知”“行”不一致;合作交流内容狭窄;合作形式单一;家长、教师、学生矛盾突出;这几个因素相互影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关注农村教育,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号召。家校合作将形成教育最大合力,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当前研究特点农村少、广东少,作品能有效填补缺口。结合暑期“三下乡”,有组织地开展调研。调查覆盖面广,取样于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各地,代表性强。分析角度全面科学,对家长、教师、学生三方进行调查,多角度剖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举办研讨会,集思广益。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结合农村发展需要,有助于消除农村低素质屏障,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符合推进家校合作的需要,我国上世纪50年代已开始关注家校合作,80年代后快速发展,国家颁布了系列重要文件及政策方针。是广东省家庭教育“十一五”研究课题《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合作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符合省内现实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制约家校合作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操作性较强的解决对策。

作品摘要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双向活动。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家校合作是促进农村教育的突破口。运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等了解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现状。调查范围广、样本丰富、代表性强。从家长、学生、教师三个角度分析得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家长、教师对家校合作“知”“行”不一致,即家长、教师知道家校合作的必要性,但双方却缺乏合作的主动性;交流内容狭窄,主要仅围绕学生的在校情况;交流方式单一,主要通过电话、家访、家长会这几种较传统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频率低、三方关系矛盾突出等。多角度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发现“学历”和“孩子数量”是影响家长合作主动性的主要因素,而“学历”对教师合作的主动性影响不显著,“职务”、“教龄”、“任教层次”则影响显著;家长、教师的天然角色冲突与三方定位偏差、三方教育观念的扭曲、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投入不足等导致农村家校合作问题的产生,严重制约农村家校合作发展。针对上述情况,从农村中小学规模化、适合农村现状的合作方式、宣传方式及更新合作观念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本作品是广东省家庭教育“十一五”研究课题《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合作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本作品于2009年5月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3.本作品于2008年12月获得第三届“挑战杯”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三届“挑战杯”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公开答辩文科作品组"最佳陈述团队奖"。

参考文献

[1]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2),400-402 [2]马忠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美国家庭、学校合作的模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6) [3]杨天平,鼓励和引导家长参与——美国中小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9): 11-14 [4]杨慧敏.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情况透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0):33-36 [5]彭茜,郭凯.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其应对[J].教育科学,2001,(4):28-30 [6]杨天平,孙孝花.近20年来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色[J].学术研究,2007,(2):149-152 [7]王敏婕.社会分层在家校合作中的表现及其影响——美国家校合作的最新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20-23 [8]史景轩.日本PTA研究[D].河北大学,2005 [9]马忠虎.如何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J].比较教育研究,1994,(5):52-53 [10]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集体组织、自发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通力合作。本文对上世纪90代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国外文献研究情况 国外家校合作研究比较成熟,以美国、日本为典型代表。在美国,家校合作已成为“近30年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永恒主题”。当前,美国的研究重心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主要合作模式:MegaSkill项目;学校发展项目;家庭与学校同在项目;教师帮助家长参与学校作业项目。在日本,1950年成立中小学的家长与教师协会,现已形成全国体系。家长可通过辅助性组织向学校提建议,影响其政策,但没有实质性参与学校管理。 我国学者马忠虎较早研究介绍国外家校合作,杨天平、刘翠兰等发表多篇文章。 二、国内文献研究情况 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重视家校合作。80年代初,在实践中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形式和方法。80年代中,推行社区教育。跨入21世纪,国内兴起家校合作研究热,学术成果成倍增长。分析如下:(一)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刘翠兰的“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从6方面分析合作的理论依据。逯改提出合作的三个理念。有学者提出“家校合作:一种特殊的交往”,交往双方不是直接的受益者,而是学生。(二)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1.一般性问题:家长和教师未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寄宿、托管现象严重;合作趋于形式化。具体操作上存在不足:双向沟通少、内容单一、间断性、频率低、方式单一。2.特殊性问题:角色意识问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家校合作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合作制度化问题。(三)家校合作的分类。岳瑛的“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焦彩丽的“家长参与的方式和范围”对合作模式作出不同的分类。(四)家校合作的具体方式。国内学者提出不少创新的、符合地区实际的合作方式。马忠虎的“如何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本文编译了15种国外中小学吸引家长参与的方法。罗伟娟的“关于家校沟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介绍了我国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叶爱国的“现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整合的研究”提出4种合作模式的实践策略。 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研究家访、家长教师协会、基于网络平台的家校合作、以终身学习方略促进家校合作、家长学校等。 综述得出,当前研究的分布特点农村少、广东少;符合农村教育实际操作性强的合作模式不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呼唤家校沟通,但研究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