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保障机制研究--基于粮食核心生产区(河南)的调查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文对粮食核心生产区河南省的24个产粮大县进行调查,分析出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面临的资金投入、产权改革、管理体制困境。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从制度层面创新性的设计出系统化、良性循环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保障机制:以组合投入为核心的投入保障机制、以组合产权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以自主管护为核心的科学管护机制和以多元主体为核心的资源退出机制。以解决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面临困境,从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供给。
- 详细介绍:
-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对作品进行撰写,第一部分主要分四个方面:首先是研究背景,主要介绍了粮食核心生产区打造的紧迫性和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硬件不“硬”的现状;其次是国内外研究动态,该部分分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动态两个方面对该领域进行了介绍;再次是河南省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现状,主要从现存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投入、产权三个层次进行了介绍;再次是研究意义,即抵御自然灾害的需要、打造粮食核...(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制度经济学设计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保障机制,促进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政策依据。 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和案头调研;其次,设计调查方案、理论模型并进行实地调查;最后,将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撰写初步研究报告,提出研究结果——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保障机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选样科学。选取河南省24个粮食核心生产区进行调查。 方法科学。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结合实地调查研究。 实际应用价值。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保障机制已得到河南省水利厅和卫辉市水利局的采用。 先进性:首次提出全面系统的长效保障机制符合河南省实际情况。 独特性: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设计粮食核心生产区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保障机制,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一,设计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保障机制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目前,作品的成果已得到河南省水利厅的采用。 第二,针对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与建设、引导与激励、管理与维护问题提出《河南省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办法参考样本》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三,提出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保障机制不仅适用于河南,且在其他地区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品摘要
- 粮食核心生产区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居于重要地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加旱涝保收面积,才能保证粮食稳定供给。但粮食核心生产区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效能衰减,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构建良性循环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保障机制迫在眉睫。 本文对粮食核心生产区河南省的24个产粮大县进行调查,分析出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面临的资金投入、产权改革、管...(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作品于2009年5月27日在郑州大学举行的河南省“第七届”挑战杯竞赛终审决赛中荣获河南省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 Coumot A.Researchesin to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welth. BaconNeeds [M]. N.Y: Macmillan.19. [2] Yukio Fukui. Amore Powerful Method for Triangularizing Input-Out put Ma...(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 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文件、集体组织、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内研究动态 1 针对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研究。孔祥智和史冰清(2008)基于对乡村一级灌溉管理体制改革最直接参与者农户的调查,分析农户参加用水协会意愿的影响因素;王广深和王金秀(2008)认为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过少,导致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必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赵鸣骥(2008)提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增加农田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