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夯实粮食基础,从流通抓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州市大米流通模式创新探讨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管理
- 简介:
- 根据《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体系的要求,努力探索粮食供应的创新方式、优化传统粮食的流通模式,并在新型流通模式下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对广州市发展都市型粮食流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统计得到的资料,全面地描述了广州市大米流通模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结合调查结果找到该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目前国内领先研究成果提出相关改革完善建议。
- 详细介绍:
- 本文以全球大米价格上涨为背景、以广州市大米市场为视角、以发展现代物流体系为理念、以层次分析模型为方法,对广州市大米流通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对广州市大米流通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出广州市大米流通模式,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并分析该模式,从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找出广州市大米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方案,为广州市大米流通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该作品立足于现实情况,积极探索粮食供应创新方式,寻找优化升级传统粮食流通模式,设法突破流通模式瓶颈。此外,该作品还提出在新型流通模式下建立健全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在“先行先试”这一战略理念的带动下,广州市的大米流通模式创新试验将给全国其他大城市的粮食流通模式改革带来启发和相关经验。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引言:介绍粮食及粮食流通的重要性、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二、广州市大米流通现状调查:根据实地调查的情况,得出流通模式图并简要说明。 三、层次分析法对广州市大米流通模式的评价与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流通模型的各个因素进行评价,得出各个因素的影响权重,使找问题、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 四、广州市大米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的因素影响权重,有针对性地寻找流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五、解决广州市大米流通模式问题的对策:针对找出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使广州市大米市场更有序、有效地运行。 六、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期望。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大米流通模式的现状描述,重点分析广州市大米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优化改革和完善该流通模式,并结合当前国内最新研究水平和个人见解提出相应对策,期待能解决现实问题。 1、介绍粮食流通的重要性和本文的研究背景; 2、结合图表对广州市大米流通模式进行描述; 3、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流通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 4、寻找上述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期望。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目前国内外对于粮食流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和相关技术层面,本文立足于广州市微观环境下的流通模式研究,实属国内同类研究的罕见之作。在《纲要》提出发展现代农业体系的大背景下,对大城市粮食流通模式的研究将是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农业流通模式革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先行之举。作者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等手段获得大量资料,并结合层次分析模型对该大米流通模式进行评价分析,针对现实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文采用数理模型进行因素分析,为以后研究大城市内粮食微观物流模式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借鉴目前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省内外粮食加工物流企业改进技术和提升竞争力的基本方向和可行措施提供缩短市内大米流通线路和改造优化大米物流供应网络的方法,为迎接今后的发展和改革做好准备;呼吁各方面关注大城市粮食微观流通模式,尽快对粮食流通过程立法,有效地加强监督管理,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信息体系提供切实帮助。
作品摘要
- 根据《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体系的要求,努力探索粮食供应的创新方式、优化传统粮食的流通模式,并在新型流通模式下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对广州市发展都市型粮食流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全球大米价格上涨为背景、以广州市大米市场为视角、以发展现代物流体系为理念、以层次分析模型为方法,对广州市大米流通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对广州市大米流通现状的调查,描述出广州市大米流通模式,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模式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别从市场性质、大米包装运输、粮食立法和制度以及大米流通信息化层面提出创新方案,为广州市大米流通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先行先试”战略理念的带动下,广州市大米流通模式创新试验预期将给全国其他地区的粮食流通改革带来重要启示。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08年9月在本校《优秀假期社会实践论文》上刊登,并获得优秀社会实践论文 2009年4月,获得本校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平海.粮食流通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粮食加工,2005年第6期:7-10 [2]平海.我国粮食物流体系构建及发展对策.湖北农业科学,2007,1:1-4 [3]蒲开信.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推进粮食流通方式根本性转变.粮食问题研究,2005,3:29-31 [4]邹凤羽.市场化条件下的粮食流通发展趋势.粮食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5期:15-16 [5]张宁.粮食流通企业经营模式类型研究.企业活力—经营谋略,2006年第8期:20-21 [6]赵晓飞,田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2:16-22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统计报表 、查阅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998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此同时,学者们对国内粮食流通,尤其是大城市的一些现象与问题也有了相当的思考。学者张福年《上海大米消费及市场浅析 》(中国粮食经济,1999年01期)中发表,从上海市民的消费层面和一般零售商的角度分析了上海市大米流通市场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于2004年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并出台相关具体方案,要求各地区部门按照六项重点认真对待粮食流通问题,加快改革的步伐,成效显著。学者们对国内大米的流通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者武文发表《国内大米供求失衡状况及因应对策》(中国稻米,2006年01期),他很明确的提出解决我国大米供求失衡的问题,主要是在高度自给的基础上,要继续保持大米进口的规模。 2006年国务院提出“北粮南调”的设想,以解决北方大米过剩,而南方大米供应不足的局面。王新利和马凤才两位学者的《黑龙江省稻米流通通道实证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05期),通过大量的统计和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稻米流通进行分析,证明了该省稻米商品化和流通渠道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是名副其实的商品粮基地,能有力的支持国家“北粮南调”的决策。 近年来,学者们又对韩国的大米流通模式进行研究,从中寻找对中国粮食体制改革有益的启发。赵贵玉、张越杰、富涛三位学者在《韩国大米流通组织结构的变化及启示》(世界农业,2007年第10期)中,系统叙述了韩国大米流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形成各类流通组织竞争局面的历程,提出了一些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值得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