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利用ISSR标记分析杉科主要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实验设计合理,方法得当,过程严谨。运用目前较为成熟的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孑遗植物杉科主要物种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得出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该实验结果与当前的化石证据具有一定的印证之处,但同时又有自己创新的观点,可以为杉科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分子水平的研究佐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详细介绍:
自Warming于1890年创立杉科以来,许多学者从各方面对杉科的系统进化进行研究,并提出各自的分类系统。当前国内外对杉科植物系统进化和遗传发生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个水平上去分析的。一个是植物形态学水平:例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傅立国教授和于永福博士,他们利用植物形态学和化石证据来研究分析杉科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还有一个是细胞形态学水平:例如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分会副理事长马...(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杉科植物系统进化关系,完善杉科分类分子水平相关资料。 基本思路: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生物统计方法及生物信息聚类分析软件,对杉科主要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的结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实验通过ISSR-PCR反应体系,利用ISSR引物生物学特性,对引物相关重复序列片段进行PCR扩增,再通过琼脂糖电泳分辨扩增谱带的迁移结果,运用生物统计方法及聚类分析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从分子水平上探究杉科植物属种间的进化亲缘关系,相较于现有的植物形态学分类,细胞形态学分类以及核型分类等方法,它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杉科植物是少数的现存种孑遗植物,研究它的系统进化关系对揭示整个松杉类植物的系统演化、地球物种的变迁和古地理气候的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利用ISSR技术来分析杉科主要物种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得出较为可靠的结果,为杉科植物的系统发生及遗传进化提供分子研究佐证。补充杉科系统进化分子水平的研究空白,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自Warming于1890年创立杉科以来,对其分类意见不一。本文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杉科主要物种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结果表明,这些属内的各物种总是最先聚在一起。表明ISSR标记可以较为有效地在杉科各属的进化尺度上区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所包含的杉科7个属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可以描述为:柳杉属→北美红杉属→落羽杉属→台湾杉属→杉木属→水杉属和水松属。...(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本论文投稿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目前正在审稿中。

鉴定结果

本实验设计合理,过程严谨,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以为杉科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分子水平的研究佐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参考文献

本文主要包含的技术有:1.ISSR分子标记技术;2.PCR扩增技术;3.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相关技术文献如下: 1.王建波.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遗传2002,24(5):613-616 2.南景一 杨 春.PCR技术极其应用.空军医高专学报 1994,24(3)65-68 3.王霞 王烨 李琳琳 李桂荣 谢自敬. 琼脂糖和聚丙烯...(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国内外对杉科植物系统进化和遗传发生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个水平上去分析的。一个是植物形态学水平:比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傅立国教授和于永福博士,他们利用植物形态学和化石证据来研究分析杉科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还有一个是细胞形态学水平:比如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分会副理事长马清温博士,他对杉科植物的表皮结构进行细致的探究,借以推测古环境及杉科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另一个就是核型分析...(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