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
小类:
教育
简介:
这是一篇以“短期支教”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以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在首都高校间组织的西部阳光行动为调研对象,从志愿者对支教意义的质疑出发,对支教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影响效果达成的困难因素,发现“支教时间短、可持续性差”是影响此类活动开展的根本原因,鉴于此矛盾不可调和,调查组提出应该对此类活动重新定位,还原此类活动对于志愿者和志愿事业的意义为首要意义。 在报告最后,笔者建议西部阳光等大学生短期支教组织单位把活动的首要目标定位于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历练,端正对效果评估的着眼点。这篇调查报告有助于修正我国短期支教活动的组织理念,这将有利于此类活动在我国科学地发展,间接地,将对中国志愿者队伍的建立、NGO的发展、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公民社会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
详细介绍: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是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成型于2009年3月,它的由来和我自己的一段切身经历密不可分。 2008年寒假,我和8名队友到甘肃景泰支教,忙忙忽忽二十多天,感觉还没教什么东西,就这么回来了。大家都有点失望,觉得自己所做的和出发前设想的相去甚远。其实,有太多的志愿者支教回来后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他们怀疑自己的支教行动到底有多大的效果。 调查正是从这个质疑展开的。基于调查,我们建议在保留“短期支教”这一形式的前提下,改变其活动定位和指导思想。这种理念的调整,将有利于此类活动的健康发展,间接地,有益于中国志愿者队伍、NGO和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这份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提出了“大学生短期支教亟需重新定位”,简单地说,就是以往以“服务西部”为最高目标的定位应该抛弃了,我们要重塑一个定位。第二部分,阐释了这个新定位应该在哪里,它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历练”这一方面。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为什么要在定位上做这样的调整,这个过程是通过对“影响效果达成的困难”的剖析来实现的。调查发现,其中“支教时间短、可持续性差”是根本原因,但这又是此类活动的本质属性,不可扭转。由此,我们只能通过变更活动的“出发点”来使短期支教实现其价值和意义。 调查研究方法上,以问卷调查为主,在发放问卷前,调查组通过对参加过西部阳光行动的志愿者做了小组座谈,以此提炼主观封闭式问题,同时,我们自主编制了期望量表和效果量表,形成问卷。确定样本的方法是对可获得总体隔一抽一,即进行等距抽样。回收问卷后,调查组对问卷做了信度、效度检验后,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另外,调查组还运用了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的调查方法。 基于调查,我们得出结论:“短期支教”不是一种适合大学生去“服务西部”的活动形式。不止是西部阳光行动,包括其它非政府组织开展的此类活动,甚至包括国家的大学生西部计划,期望以“短期支教”的形式让大学生为西部献力并达成良好效果,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由此,我们建议性地提出:西部阳光等组织单位应该把活动的首要目标定位于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历练,在此基础上,对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环节加以调整。 就在2008年9月调查报告初步成型之际,西部阳光也同时做出了这样的探索,它曾经“行动起来,服务西部”的口号已被“此项目旨在锻炼大学生各方面能力,倡导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这样的说明文字代替;2009年初,北京市也预备叫停大学生西部支教计划。作为大学生,我们不敢说这份调查报告有多大的影响力和时代意义,但我们的确庆幸触及到当今社会的前沿,迈出探索的脚步,尽一些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

作品图片

  •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
  •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
  •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此调查为回答“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差”而展开,这一问题自短期支教出现以来在教育界和志愿公益领域引起关注。鉴于近年来参与此类活动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我们调查小组希望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避免挫伤志愿者热情,为短期支教和志愿事业献力。西部阳光行动是首都地区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代表,调查正是从西部阳光志愿者入手,主要着眼志愿者主观视阙下的效果评估,探讨影响支教效果达成的困难因素。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调查以西部阳光组织为对象,西部阳光作为在首都高校中开展短期支教活动走在前列的组织,对其志愿者和组织活动状况的调查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调查从2007年12月开始筹划,2009年3月最终修整完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调查对象做了跟踪调查,这个动态过程确保了调查报告的先进性。日前,北京市预备叫停大学生西部支教计划,这从另一角度说明,此份报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整个调查期间,调查小组时刻保持与西部阳光方面的沟通,基于对调查结果的认同和各方面的努力,西部阳光调整了其短期支教活动的组织理念,在明确活动定位的基础上调整了活动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此次调查是一次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过程,基于调查提出的“调整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定位”的建议,是对此类活动的指导理论的修正,这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组织理念,更好地服务于此类活动的开展。

作品摘要

西部阳光行动是首都地区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代表,以“行动起来,服务西部”为口号,在每年寒暑假分两次选送北京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前往西部支农支教。然而,据志愿者反馈和媒体报道,支教效果并不能良好达成,甚至效果与预期有很大的出入,这挫伤了志愿者的热情,妨碍了此类活动的开展。在活动效果与初衷不符的问题背后,暴露出的是组织单位对活动理念的认识不准确,具体表现为对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基本定位把握不当。 本次调查从效果评估方面着眼,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座谈的方法,探讨了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揭示出“支教时间短、可持续性差”是影响此类活动开展的根本原因,而这又是此类活动的本质属性,矛盾不可调和。由此,调查组提出:应该为此类活动重新定位,还原此类活动对于志愿者和志愿事业的意义为首要意义。 我们建议西部阳光等大学生短期支教组织单位把活动的首要目标定位于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历练,端正对效果评估的着眼点,这将有利于此类活动在我国科学地发展,有利于中国志愿者队伍、NGO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公益事业和公民社会的成长。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08年11月 所在院校主办的第二届“子牛杯”社会调查大赛 鼓励奖 2009年05月 “挑战杯”高校内部初选赛 二等奖 2009年06月 第五届首都“挑战杯”竞赛 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吴信蕾.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0) [2]时小燕.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4) [3]唐玮凌.NGO的发展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9) [4]姚迎春,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10) [5]戴圣良,李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问题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11) [6]谭建光,周宏峰.中国志愿者_从青年到全民_改革开放30年志愿服务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01) [7]郭志明,教育凝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钱理群,鲁洁,杨东平,西部的家园[M].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 [9]石中英,失重的农村文明与农村教育,三农中国网 [10]程芬,中国志愿者与公民社会共成长,中国公益人网

调查方式

初期:以文献分析为主; 中期:以问卷调查和小组座谈为主,配合以深度访谈等; 后期:通过文献分析、统计报表分析和参加会议取得部分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