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户借贷行为与二元金融联动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千社万户的调查
小类:
经济
简介:
农户借贷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问题是农村金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是作品从调查和研究思路两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在调查方面,作品的调研资料来自对近1000个自然村及处于同一地理位置的农村信用社的调研。在研究思路方面,作品把农户作为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来看待,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与以农信社为代表的正规金融及以民间借贷组织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之间的联动影响,从多重视角来分析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并对东部、中部、西部进行了比较分析。
详细介绍:
该作品以对遍布全国31个省份的近1000个自然村和信用社进行调研形成的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农户借贷行为与正规金融及非正规金融联动影响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作品从借贷关系发生的双方同时入手,从农户角度来分析资金需求与供给方面信息的同时,对处于同一地理位置的正规金融机构的代表(农信社)进行同步调研;同时把农户作为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来看待,拓宽农户借贷关系发生方的范围,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及以农信社为代表的正规金融与以民间借贷组织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之间的联动影响,从多重视角来分析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在分析的过程中,作品力图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与二元金融的联动影响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这样提高了作品的对所研究问题的针对性。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农户借贷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问题是农村金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关系到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作品以对遍布全国31个省份的近1000个自然村和信用社进行调研形成的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与以农信社为代表的正规金融与以民间借贷组织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之间的联动影响,从多重视角来分析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作品从借贷关系发生的双方同时入手,从农户角度来分析资金需求与供给方面信息的同时,对处于同一地理位置的正规金融机构代表——农信社进行同步调研。 (二)作品把农户作为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同时看待,分析农户借贷行为与以农信社为代表的正规金融与以民间借贷组织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之间的联动影响,从多重视角来分析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并且进行了区域比较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从实证数据考察了农户借贷行为与二元金融结构的内在关联性。由于本次调查覆盖面广、样本个案量大、且问卷回收率高,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农村金融的基本情况。因此,与同类作品相比,该作品具有整体性和可靠性。同时,作品把农户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更加符合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够切实地分析出二元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各自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作品摘要

本文通过对7242份农户问卷及630份有效农信社问卷构成的事实数据以及千余份实地的访谈记录进行分析,从事实上证明了我国农村地区二元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并由此进一步从东、西、中部地区的农户资金需求及资金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农户对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依存程度及其原因所在,从而为如何对待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制定正确的农村金融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2009年3月,课题阶段性成果《农户融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千社万户的调查》,《中国农村观察》(CSSCI),2009年第3期。 (2)2009年3月,课题阶段性成果《农村融资需求及其制度创新研究——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千社万户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2009年4月,课题阶段性成果《借贷行为民间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变迁——新禾村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被评为千村社会调查优秀调查报告,并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金融研究课题组:《农民金融需求及金融服务供给》,《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7期。 (2)史清华、陈凯:《欠发达地区农民借贷行为的实证行为分析——山西745户农民家庭借贷行为的调查》,《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0期。 (3)朱守银:《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管理世界》,2003年第3期。 (4)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叶敬忠等:《社会学视角的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8期。

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访员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根据国外的研究,发达国家农村金融的深化程度较高,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借贷资金的供给和服务能力相对过剩,形成农村借贷资金的买方市场,因而农户的借贷行为表现为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借贷资金的行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户借贷行为由于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发达国家农户完全不同,因此,一方面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麦金农,1988;肖,1988),另一方面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现代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形式并存,农村金融的二元性特征显著,这些都使发展中国家农户的借贷行为表现出与发达国家农户完全不同的特征。由此,一些学者开始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农户的借贷行为,研究者主要对农户的借贷动机、农户的借贷来源和福利效果作了探索。(Ghate,1992;Berger,1998;Jayaratne、Wolken,1999;Khandker、Faruqee,2003;Binswanger、Khandker,1995;Morduch,1998) 对农户经济行为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农业经济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领域。国内对农户经济行为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大量研究农户行为的文章和专著,其中胡继连(1992)、马鸿运(1993)、史清华(2002)的研究是几个具有较大影响的系统性研究。这些研究全面分析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户的投资、消费、储蓄、择业、家庭人口再生产以及采用技术等经济行为,其中对农业投资和家庭人口再生产是研究的重点,随着对农户经济行为研究的深入,出现了针对农户储蓄借贷行为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农户正式借贷和民间借贷两个范围,和普通农户和贫困农户两个层面。从研究内容看主要侧重于对农户借贷行为的特征、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农户借贷行为的福利效应三个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农村金融课题组,2000;温铁军,2001;史清华,2002;朱守银,2003;李锐,2004;叶敬忠,2004;张杰,2004;韩俊等,2007;朱喜、李子奈,2007;李锐、朱喜,2007)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