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内蒙古区域经济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内蒙古横跨三北,东西狭长,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本调查报告基于内蒙古的这一特点和现象,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通过大量数据和资料对内蒙古的区域概况和三大产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重点分析了呼包鄂地区和蒙东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原因,提出了有利于内蒙古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对策
详细介绍:
本调查报告利用大量的现状数据和资料,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内蒙古区域状况进行了概览,介绍了内蒙古的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优势,尤其是矿产资源优势以及民族、人口现状。其次,以图表相结合的形式较全面的分析了内蒙古三大产业的组成和发展现状,得出内蒙古农牧业较发达,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糖生产基地,而且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第二产业凭借资源优势和较...(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区域经济深入分析,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整个地区的发展,走出一条有内蒙特色共赢的发展之路。使大众对内蒙古区域经济有深入了解,并为学者们研究提供参考。 基本思路:调查报告以区域概况是区域经济分析的基础,三大产业分析是区域经济差距分析的前提,重点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原因分析的对比分析是区域经济分析及提出对策的关键为主线,层层深入。最后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基于详细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对重点地区的调研资料,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的方式,对内蒙古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具有可靠性、科学性和真实性;作品利用电子地图对信息直接和综合反映,在区域经济分析和对策的提出中,巧妙利用了各种地图和其他图表,使内容丰富易懂;作品以区位及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中心城市扩展规律为基础,提出东西狭长、资源、技术和人才分布不均匀的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全面发展的对策。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了研究内蒙古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作品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东西狭长,毗邻多个省份,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为突出,以“羊、煤、土、气”等资源优势而闻名于全国,是全国重要的钢铁、煤炭生产基地,商品粮、油、糖生产基地,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内蒙古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特别是以“金三角”呼包鄂为首的重点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但由于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不同...(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商务印书馆,2005 [2]. 陈秀山、孙久文等,《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合著,商务书馆2005.3 [3].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合著),商务印书馆,2003 [4].《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国家战略能源基地研究》 内蒙古经济信息网 [5]. 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商务印书馆,2004 [6].西部地区投资的区...(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本着重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企业的调查原则,走访了我区“金三角”呼包鄂地区的三个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企业,并收集了一手资料和数据。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党中央和国家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协调发展的研究,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蒙东及东北地区的协调发展的研究以及国家最新提出的海峡西岸地区的协调发展的研究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