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阶段三种扶贫模式在河南实践的调查研究--以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为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为深入了解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现状,发现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探索、推广新阶段贫困地区扶贫模式,深入贯彻十七大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要求,2006年6月—2008年12月,课题组在省扶贫办的支持下,在***教授的直接指导下,按照“实践调查—理论释义—跟踪探索”的基本思路,分三个阶段对河南省信阳、驻马店、周口3市,及其所辖淮滨、商城、光山、新县、息县、新蔡、确山、沈丘、淮阳、郸城等10个县和所属105个行政村, 878名扶贫干部、1487户6512位村民进行了多层次调研。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三种农村扶贫模式--信用借贷扶贫模式、农民工返乡创业扶贫模式、项目管理竞争式扶贫模式,并进行了研究。前期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原河南省副省长刘新民的亲自批示:“调查报告很好,请按照机制创新的要求,在扶贫和项目开发上有创新举措”。其中的创新机制、总结模式被河南省及有关市扶贫办加以吸收并推广应用。
详细介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创造了世界奇迹,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河南省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贫困人口显著减少。1986年-2007年,贫困人口由1375万人减少到133万人,未解决温饱人口占农村总人口从19.8%减低到2.99%。但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尤其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都要求我们深入了解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现状,发现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经验、开拓创新、调整政策、健全机制、完善模式,把我国的扶贫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基于此,我们课题组于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省扶贫办的支持下,在***教授的直接指导下,遵从“实践调查—理论释义—跟踪探索”的基本思路,分三个阶段对河南省信阳、驻马店、周口3市,及其所辖淮滨、商城、光山、新县、息县、新蔡、确山、沈丘、淮阳、郸城等10个县和所属105个行政村,878名扶贫干部、1487户6512位村民进行了多层次的调研,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结合河南省情、有关市情,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三种农村扶贫模式——信用借贷扶贫模式、农民工返乡创业扶贫模式、项目管理竞争式扶贫模式,并进行了研究。 1. 信用借贷扶贫模式 内涵:在县扶贫办统一管理下,成立村级扶贫基金会,从扶贫资金中划拨资金与村民公平自愿的出资共同作为村级扶贫基金会的本金,由村级扶贫基金会直接管理,县扶贫办负责监督与指导。该模式类似于山西省吕梁地区龙头沟村、云南省石丫口社区实施的扶贫模式。 具体做法:通过建立多户联保,让借款人自由结合成组,但组员要承担还贷的连带责任。向村扶贫基金会提出贷款申请,经简便的审查,从扶贫资金中为借贷农户发放贷款。县扶贫办在这个过程中起监督指导的作用。 价值意义:1)有利于被扶贫对象享受均等化的金融服务。 2)有利于培养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诚信意识,构建农村诚信机制。 3)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2.农民工返乡创业扶贫模式 内涵:即是指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下,外出打工的农民,回到出生地,从事农村二、三产业或第一产业中的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开发等,通过创业来带动家乡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局面。 具体做法:在当地政府提供技术指导、后续资金扶持、信息扶持、创业服务、税收等方面优惠的条件下,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在获得必要技术、必要资金和市场意识的前提下,选择好的项目,返回家乡进行创业,参与到家乡的扶贫开发中去。创业扶贫的结果是:一方面创业者得到正常的企业利润;另一方面间接地支持了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扶贫效益,扩大了就业,使贫困人口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能力、转变了观念;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价值意义:1)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的形成。 2)有利于吸引人才回流,增强农村人力资本。 3)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难题,促进城市稳定。 3.项目管理竞争式扶贫模式 内涵:即以扶贫项目为对象,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允许社会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简称NGO)参与竞争的系统管理方法,使NGO获得扶贫的主动权与竞争权,改变“政府包办”扶贫的模式,形成政府与NGO扶贫携手合作、NGO之间相互竞争参与扶贫工作的局面,对扶贫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扶贫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具体做法: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加大宣传力度,吸引NGO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NGO之间通过竞争对扶贫项目进行竞标,然后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去,最终达到农民脱贫和NGO获利的双赢效果。 价值意义:1)有利于提高扶贫效率。 2)有利于提高扶贫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 3)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技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在两年半的调研过程中,***教授带领我们扶贫课题组,进村驻户,辗转50多次,发放调查问卷30000多份,收回有效问卷28000余份。我们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和社会的充分肯定。第一阶段的调查任务完成后,形成了《河南省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扶贫情况调查报告》。原河南省副省长刘新民于06年9月6日亲自批示:“调研报告很好,请按照机制创新的要求,在扶贫和项目开发上有创新举措”;其中的创新机制、总结模式被河南省扶贫办的2007实施方案加以吸收并推广应用。

作品图片

  • 新阶段三种扶贫模式在河南实践的调查研究--以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为例
  • 新阶段三种扶贫模式在河南实践的调查研究--以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为例
  • 新阶段三种扶贫模式在河南实践的调查研究--以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为例
  • 新阶段三种扶贫模式在河南实践的调查研究--以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为例
  • 新阶段三种扶贫模式在河南实践的调查研究--以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深入了解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现状,发现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探索、推广新阶段贫困地区扶贫模式,为政府农村扶贫工作决策提供依据,为贫困地区农村脱贫致富提供借鉴。遵从“实践调查—理论释义—追踪探索”的基本思路。通过对“三市”进行面上的调查,从实践中发现实施得比较成功、具有推广价值的三种扶贫模式;然后总结概括,对模式进行理论释义;最后对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符合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扶贫工作提出的目标和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遵从理论来源于实践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它的先进性和独特之处在于通过系统的、大量的、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在农村实施得比较成功,具有推广价值的三种农村扶贫模式:信用借贷扶贫模式、农民工返乡创业扶贫模式、项目管理竞争式扶贫模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以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为调研对象,注重代表性、方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的三种农村扶贫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政府扶贫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智力支持,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借鉴。 总结出的扶贫模式和针对性建议已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用,对河南省及全国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意见。

作品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创造了世界奇迹。但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尤其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都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现状,发现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经验、开拓创新、调整政策、健全机制、完善模式,把我国的扶贫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基于此,课题组于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教授的指导下,遵从“实践调查-理论释义-跟踪探索”的基本思路,分三阶段对河南省3市、10县、105个村、878名扶贫干部、1487户、6512位村民进行了多层次的调研,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结合河南省情、有关市情,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三种农村扶贫模式--信用借贷扶贫模式、农民工返乡创业扶贫模式、项目管理竞争式扶贫模式,并进行了研究。前期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原河南省副省长刘新民的亲自批示:“调查报告很好,请按照机制创新的要求,在扶贫和项目开发上有创新举措”。其中的创新机制、总结模式被河南省及有关市扶贫办加以吸收并推广应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第一阶段的调查任务完成后,形成了《河南省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扶贫情况调查报告》。原河南省副省长刘新民于06年9月6日亲自批示:“调研报告很好,请按照机制创新的要求,在扶贫和项目开发上有创新举措”。 2.本报告的主要论点发表在《中州学刊》(2006年8月30日发表)、《农村经济与科技》上,获得了河南省社科院、社科联、农业厅等举办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3.2007年2月河南省扶贫办的推广证明。其中的创新机制、总结模式被河南省扶贫办的2007实施方案加以吸收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2005年、2006年、2007年统计年鉴 [2]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3]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林毅夫.关于我国扶贫政策的几点建议[J].发展,2005(7) [5]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现代经济探索,2004(2) [6]黄祖辉. 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专题主持.“关注贫困,行动起来”国际研讨会,2007(10) [7]《河南省新时期扶贫模式战略性研究》工作方案 [8]《河南省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扶贫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对于扶贫工作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马克思认为反贫困就要首先消除私有制;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要加快经济增长和增加资本投入;刘易斯提出要走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舒尔茨提出要进行人力资本开发,所以科技扶贫和教育扶贫政策就显得重要;缪尔达尔从经济、政治等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发展中国家扶贫的综合性的政策建议。世界银行设计了一个扶贫政策框架:影响经济增长和劳动力需求的政策(激励政策、规章制度方面的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资本积累和持续的政策(人文资本政策、金融资本、土地和环境政策)。 国内,汪三贵比较早地开始了扶贫模式的研究,认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模式可概括为以资源为主体的资源依托型,以资金积累为主的资产积累型和以技术带动的技术驱动型。朱凤歧等总结了我国五种扶贫模式,即直接扶助贫困农户的模式、农民自愿组成经济合作互助组织的扶贫模式、开发项目建设的扶贫模式、组织社会力量的扶贫模式、东西合作帮扶的扶贫模式。卢淑华(1999)对3种常见的扶贫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公司+农户”扶贫模式是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国家统计局农调队(2000)从政府扶贫资源传递角度,提出了贴息贷款、以工代赈和财政扶贫3种农村扶贫模式。张岩松认为目前实施的开发式扶贫具体概括为区域开发型、基础建设型、发展生产型、特色经济型、科技文化型、劳务输出型、异地搬迁型、小额信贷型、对口帮扶型、外资援助型等10种主要模式,这些模式既是对过去扶贫实践的概括,也是扶贫实践活动的写照。 总之,国际社会和中外专家在农村扶贫政策、模式方面均有大量研究,但目前对扶贫模式的研究宏观研究的多,微观探讨的少;自上而下的多,自下而上的少;定性描述和单项定量的多,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的少;基于此,本研究紧扣当前形势,通过大量的调查,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扶贫模式,在微观层面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时代要求。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