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报告主要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在南北疆共选择了8个乡村、85户农户家庭,使用了乡村卷(共69个问题)、农户卷(共97个问题),分乡村集体和农户个体两个层次,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在了解目前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剖析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详细介绍:
一、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乡村大部分距城市20公里以上,调查区域总人口13696人,主要由汉族、维族、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以及东乡族等民族组成,84%以上的村民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 该区域地理环境类型以平原和山地为主,耕地面积占乡村总面积的47.5%,山地林地占30.3%,旱地坡地占12.4%,水田占6.4%,主要种植棉花、小麦、玉米、鹰嘴豆等农作物和香梨。2008年总产值达60313787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3083870元,工业总产值1050000元,第三产业总产值6279817元,三次产业比例为88.0:1.7:10.3。2008年集体收入共计21410642元,人均收入达5395.39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各地都加大了对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年度收入的58.4%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二、调查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 (一)农村家庭收入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剩余劳动力仍大量滞留,外出务工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偏低 (二)农村企业和农、林、牧业投资发展稳定,但大都维持传统的再生产,缺少先进、科学的知识和技术 (三)农户仍大都采用自给自足的模式提供食品,农村子女教育费用在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四)农村信贷需求旺盛,民间借贷补充了部分金融支持,但农村金融支持状况欠佳 (五)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处于较低水平,严重制约了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六)在乡村文明建设中,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严重滞后。 (七)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成效初显,但村委会成员的综合行政能力急需提高 南、北疆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以沈家沟村、包头湖农场一分场为例 (一)包头湖以特色林果业为主,而沈家沟以经济作物和养殖业为主 (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三)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包头湖社会保障制度比沈家沟更完善 昌吉州不同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以袁家湖村、蒋家湾村、柳树河村为例 (一)农民增加收入的方式已向多样化发展,经营性收入和打工收入在增收中的作用显著 (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了村镇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思考与建议 (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鼓励、帮助措施或方法 (二)农业劳动力过剩的村子,应大力鼓励本村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非农业产业 (三)适时发展村镇银行,继续完善农信社职能,增强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有效性 (四)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养老保障体系 (五)不仅关注农村义务教育,还应加大对高等教育农村生源学生的关注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报告主要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在南北疆共选择了8个乡村、85户农户家庭,使用了乡村卷(共69个问题)、农户卷(共97个问题),分乡村集体和农户个体两个层次,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在从农户个体层面上了解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剖析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在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基础上,基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合理确定调研内容。 2、采访人员的选择和培训科学、规范。在进行调研前,指导教师专门向每位采访员下发了采访员规范,进行了专门的集体培训。 3、注重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研究。不仅从乡村集体、农户个体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而且从南疆与北疆、同一行政区域内特征明显的乡村之间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研究是本作品的独特之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从微观入手,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对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较为客观的反映了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农户的实际反映和需要,提出了一些促进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2)通过对不同区域乡村建设情况的比较,从中寻找异同点,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对推进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品摘要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目前新疆农村信贷需求旺盛,但相对农村旺盛的信贷需求,农村金融支持严重不足,民间借贷补充了部分金融支持。 (2)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严重制约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但在医疗和养老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在乡村文明建设中,基层文化建设严重滞后;在保障了农民基本生活水平同时,仍需要加强居住环境建设。 (3)农民提高收入要靠生产发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缺少资金、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不稳定、缺少科技知识和指导、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差和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制约因素。 (4)农村民主管理成效初显,村民不仅希望村干部能带领大家致富,而且更加注重村干部秉公办事的能力,有较高行政能力的村党支部班子和村委会成为农户衡量农村基层组织的首要条件。 (5)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乡村比较研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作用较为显著。 (6)在南、北疆乡村比较研究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直接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翁志勇,向一丹.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 农村经济, 2006,(02) . 2. 宋建华. 破解新疆“三农”难题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新疆社会科学, 2006,(03) 3.李江南,宋玲. 浅析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导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昌吉学院学报, 2007,(05) . 4. 丁磊,张艳玲. 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的统计分析[J]. 昌吉学院学报, 2006,(04) 5.郭晖. 构建农行支持新疆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J]新疆农垦经济, 2007,(05) . 6.欧勇芬.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10) 7.杨曙辉,宋天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透析,[J]农业科技管理, 2007,(03) 8.刘莎.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科学素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5).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个别交谈,书报刊物,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内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情况概述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序幕正式拉开。从中央到地方,从各级政府到学术界,从各级官员、学者到城市市民、农村居民,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研究. 截至2009年2月,中国期刊网中有8004篇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论文。一些研究人员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农村治理的角度讨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背景,如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等(寻广新,《统筹城乡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8)。一些学者研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目标任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整合(任国庆《我国社会资源新农村建设政策框架研究》,2007)。一些学者从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素质,金融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现代畜牧(张俊杰、焦慧凝2008;邱卫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2008-11),还有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从机制和保障制度的角度,对建设新农村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进行研究(谢来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公共政策体系建构》1997))等等。这些研究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和作用,但新农村建设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我们具体如何去建设新农村,怎样去建设新农村。 二、有关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情况 从政府层面看,新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新疆各级领导对此也很关注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土补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解决三农问题。(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2006,01)。新疆畜牧厅也提倡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新疆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闻冰、刘海波,2005.11)。 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要观点集中于:第一,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研究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第二,研究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和路径。第三,侧重于新农村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