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我国马铃薯Y病毒高致病性新株系的发现及其分子特征研究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马铃薯Y病毒是马铃薯中危害最重的病毒,近年来在欧洲、美洲又发现了一些新的高致病性变异株系,可使马铃薯块茎坏死,严重影响马铃薯品质。而这些新株系在我国未见研究,给我国马铃薯生产带极大的潜在威胁。本研究综合采用传统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技术、基因克隆与分子变异分析、生物信息学技术等方法证明PVYN:O株系和PVYNW株系在我国已有发生,并自主建立了一套PVY全部株系的分子鉴定方法。为我国PVY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详细介绍:
-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是马铃薯中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病毒之一。PVY是RNA病毒,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发生基因重组或突变而产生新的变异株系。近年来,欧洲、美洲相继发现了马铃薯Y病毒一些新的高致病性变异株系。这些新株系不但可使马铃薯块茎退化变小,降低产量,而且可使马铃薯块茎出现坏死斑,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目前,这些新株系在我国马铃薯上是否发生以...(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探明我国马铃薯田间PVY高致病性新株系的类型及分子特征,为PVY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思路:首先对PVY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病严重的原因。在传统生物学和血清学鉴定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依据p1和cp基因联合鉴定PVY新株系的方法。然后克隆了河南PVY分离物p1和cp基因。最后利用建立的新方法对上述分离物进行鉴定,证明我国已有N:O株系,且系我国单独演化而来。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研究方法科学先进。目前,PVY株系的分子鉴定均采用单基因序列分析进行。本研究证明该方法的鉴定结果不准确,并依据p1和cp基因联合分析建立了更为准确的PVY株系鉴定新方法,其准确度可达95.45%。综合运用传统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我国马铃薯田间PVY株系进行鉴定,证明PVY高致病性新株系N:O株系在我国马铃薯田间已有发生。 上述研究成果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实际应用价值 1.本研究为马铃薯Y病毒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本研究建立的PVY分子鉴定技术在黑龙江农垦总局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现实意义 研究证明N:O和NW株系在我国已有发生,这就要求在将来的病毒监控中必须对这些新株系进行检测和鉴定,从而避免“因漏检”而造成的病害大流行,进而保障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学术论文摘要
- 马铃薯Y病毒(PVY)是马铃薯中危害最重的病毒之一。PVY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发生基因重组或突变而产生新的变异株系。近年来在欧美地区相继发现了一些具有高致病性的新的PVY变异株系,它们可引起马铃薯块茎坏死,严重影响马铃薯品质。目前,这些PVY新株系在我国马铃薯上是否出现以及其发生情况均未见报导,为此开展如下研究: 1. 利用马铃薯田间症状表现、接种鉴别寄主、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我国马铃...(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 1. 河南省第七届”挑战杯”一等奖作品 2. 克隆的10条基因序列在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中登录并公布 3.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 (1)何宏业,侯志鹏,朱法月,周莹莹.河南省马铃薯Y病毒的发生情况与分子特征[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 (2)吴兴泉,刘晓磊,陈士华,侯志鹏,何宏业,朱法月,周莹莹.山西省马铃薯Y病毒cp基因的克隆[J]. 安徽农业科学,...(查看更多)
鉴定结果
- 本项目研究成果正在申请进行河南省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目前已获得省科技厅批准,将在近期召开鉴定会。
参考文献
- 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技术: 目前,PVY的检测与鉴定技术主要以下几种: 1.接种鉴别寄主,通过鉴别寄主的症状表现进行鉴定。 2.血清学鉴定,主要采用ELISA法进行。 3.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RT-PCR法、核酸杂交法等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三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分子特性[D].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2]刘金亮. 四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分子变异及HC...(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欧美地区陆续发现了一系列具有高致病性的PVY新株系,包括: NTN、NW、N:O等株系。它们都是由PVY原有株系通过基因重组或突变产生的,不但可引起马铃薯退化、降低马铃薯产量,并可引起马铃薯块茎坏死,在马铃薯块茎的内部或外部引起坏死斑,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经济价值。 有研究证明NTN变异株系是由O株系和N株系通过基因重组产生,而Nie在2003年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