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贵阳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小类:
管理
简介:
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一切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土地资源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和根本保证,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和人地矛盾也日益尖锐。集约利用城市土地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且必要的途径。本文以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和特点为例,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兼顾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
详细介绍:
贵阳市是一个经济发展受到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的城市。主要的不利因素是:地处西部内陆,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主要依赖本地资源的采掘和初级加工发展经济,其中磷矿、煤矿、金属矿物(主要是铝矿)等不可再生资源占了相当大比重,面临着资源枯竭、资源循环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三重压力,表现出了强烈的“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特征,是一种粗放式的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在贵阳市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从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化城市转型,如何改善并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已经成为必须直面和妥善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作品图片

  • 贵阳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 贵阳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 贵阳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土地资源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和根本保证,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和人地矛盾也日益尖锐。集约利用城市土地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且必要的途径。本文以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和特点为例,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兼顾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 本文以时间的发展变化为横轴,研究历史变化情况和现在的状况;以贵阳市空间客体的变迁为纵轴,把握空间变迁的脉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本文将贵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本文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利用与变迁进行深刻把握,结合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找到制约当地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两方面互利共生的瓶颈,对于实现地方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是本文的独特之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本文分析了贵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状况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贵阳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加快城镇化步伐和科技进步的建议,从而促进贵阳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土地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而且能够有效的维持一定范围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贵阳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这就更体现了土地资源利用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品摘要

城市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利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引起生态环境变化;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改变也可以表现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本文通过对贵阳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探求二者之间深刻的内在关系,从而试图寻找一种基于生态环境良好状况下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使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利共生,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达到最优化状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贵阳市政府2004——2008年,贵阳年鉴[Z].贵阳.[2] 卢新海等.开发区发展与土地利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3]苏维词.贵阳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J]地理科学,2000,20(5):462-468.[4] 武永锋,刘丛强,涂成龙.贵阳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报,2007(7):254-257 [5]贾德昌.循环经济在贵阳[J].中国工程咨询,可持续发展,2004,8:19-21.[6] 杨明德.贵州喀斯特地貌结构及演化规律[A].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调查方式

1.书包刊物 2.统计报表 3.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引起生态环境变化。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绝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可。我国较早的关于两者关系的分析,是由高志强等(1998)撰写的《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背景与利用程度的关系》,他们认为对土地资源的改造和利用,其先决条件是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必须适合人类生存,这一先决条件就是引起生态环境背景指数(QINDEX)和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指数(UINDEX)一致的原因;而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适合人类生存之后,在一定历史技术条件下,人类优先利用易于人类改造的土地资源,这便是QINDEX和UINDEX不一致的原因。目前的相关研究更具体化,如李英(2008)认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造成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陆源污染物增加的主要原因;黄优在(2008)“矿山开采对贵州土地资源的破坏的研究”中提出由于矿山开采不重视地复垦,使得贵州矿区环境造成破坏十分严重。还有很多专家也提出了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变化将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其中张虹波(2007)提出了“针对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特点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的研究。众多专家也针对上述问题,也提出了不同的措施,郭冬梅(2008)提出了对待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她认为土地作为重要的资源要素,鼓励公众参与土地质量退化防治,吸引公民参与植树造林、建立节约资源意识、监督政府执法。张虹波(2007)基于P.S.R概念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安全闽值的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状态评价模型和趋势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弥补了传统静态评价方法的不足。专家们所提出了措施大致包含了政治层面、科学技术层面和对社会的呼吁等。 笔者对于上述的观点和措施完全赞同,但是我们认为现有的这些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土地资源利用变化会引起生态环境变化,而且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可以表现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作用。针对的上述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大多数都只针对部分的土地利用问题而提出不全面的解决措施,对于包罗万象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这些部分的、不全面的、非系统的措施对于解决目前最为敏感的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状况之间的问题还略显无力。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