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开发传统民俗 促进乡村旅游——论广西柳州乡村民俗旅游现状及发展前景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管理
- 简介:
- 柳州市融水、融安、三江三县属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民俗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该地区乡村民俗旅游发展渐成气候,但由于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合理策划,使其自然和民俗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地区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研究采用实地访问、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柳州的乡土民俗资源,增强市场吸引力进行了辨证的思考。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市场环境分析、定位和经营规划,阐述如何把柳州乡村民俗旅游资源转化为一项特色产业,探讨民俗文化如何走上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柳州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 详细介绍:
- 广西柳州市历史悠久,风景秀美,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发展已渐成气候。但由于现代工业科技文明对传统的弱势边缘文化侵蚀,以及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合理策划,使其自然和民俗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大量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处在悄然消亡之中,旅游市场开发和运作不够完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本文试通过对柳州市融安、融水、三江地区民俗旅游现状深入分析研究,围绕发展现状中的不足,分别对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必要性与可行性、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的分析研究。结合时代背景及金融危机形势,以民俗旅游为切入点,从促进柳州乡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方面着眼,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柳州的民俗资源,增强市场吸引力等进行分析和思考,规划设计了可行性较强的旅游项目,并对该地区旅游宣传包装提出建议,为柳州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民俗旅游发展已渐成气候,但由不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旅游市场开发和运作不够完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研究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分析总结,了解乡村民俗旅游发展历史和现状,以民俗旅游为切入点,从促进柳州乡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方面着眼,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柳州的乡土民俗资源,增强市场吸引力等进行分析和思考,探讨其发展前景。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文试通过对柳州市融安、融水、三江地区民俗旅游现状深入分析研究,围绕发展现状中的不足,分别对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必要性与可行性、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的分析研究。结合时代背景及金融危机形势,根据该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特征,首次比较完整地进行了包含生态观光、野营探险游、文化展示园、参与型旅游产品、民俗旅游商品和服务设施建设等多个内容的旅游项目设计,为该地区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观察、体验、探讨柳州乡村民俗文化形态、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下手,对乡村民俗旅游开发作了全面地分析,研究柳州如何把特色乡村民俗旅游资源转化为一项产业,使民俗文化在产业化道路上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为其乡村民俗旅游提供合理建议,促进其乡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品摘要
- 柳州市融水、融安、三江三县属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民俗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该地区乡村民俗旅游发展渐成气候,但由于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合理策划,使其自然和民俗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地区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研究采用实地访问、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柳州的乡土民俗资源,增强市场吸引力进行了辨证的思考。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市场环境分析、定位和经营规划,阐述如何把柳州乡村民俗旅游资源转化为一项特色产业,探讨民俗文化如何走上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柳州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巴兆样.中国民俗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2]广西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07[S]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3]周作明.永远的朝阳-民族旅游研究[M].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 [4]吴忠军.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 [5]苏裕芬.八桂边寨的少数风情习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邹继业.柳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开发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6. [7]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R].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8]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9]胡新添.与实证研究——以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D],桂林工学院(硕士论文),2007. [10]扶蓉.湖南少数民族民俗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民俗一词在中国很早就有。《管子•正世》有“料事务,查民俗。”《汉书•董仲舒传》也说“变民风,化民俗。”在这些文献中,民俗之“民”系指普通老百姓,可衍生为民间的意思。“俗”在《荀子•富国》注解为“民之风俗也”。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民俗即为百姓习尚、民间习俗。美国民俗学家特路德•普洛科希•库拉撒认为:民俗实际是一种公共的产品,是一代一代移传下来的。高丙中认为:民俗是具有普通模式化的生活文化和文化生活。陶立播认为: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种相沿成习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民间风俗。乌丙安定义为:民俗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是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象,是有比较相对稳定形式的事象,是表现在人们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的事象,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王明煊认为:民俗是社会公体在顺乎自然、征服自然、发展自己的社会活动中自发形成的。综上所述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行为和肆意的习惯性事象。民俗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扩散和演化,它是人们传习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规范和影响人们的行为、语言以及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它不是法律规定的,而是民间约定俗成的。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殊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并加以强调,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本民族的标志。因而,民俗是民族构成的一个要素,是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的。同一类民族在不同的民族中,可以产生不同的民族表现形式;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不同,形成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许多论文集中分布在资源的分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尤其是在分区域的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研究上更为集中。许多学者结合具体地区的民族、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旅游业现状分析、评价,论述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提出了构想。其中江金波对梅州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文华对大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刘建对重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邱晓华对新疆民俗旅游资源的研究、薛群慧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研究、喻湘存对湘西苗族民俗文化开发的探讨、徐赣力对民族文化的研究阁、陈南江、陶伟等对宁夏回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国、罗明义对开发云南民族文化旅游的研究、吴忠军对广西民俗的研究等具有一定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