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理性思考
小类:
教育
简介:
作品基于对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措施。即在“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新资助原则的指导下,继续完善“以助学贷款为根本,以奖学金为基础,以勤工助学为补充”的资助制度,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新型资助理念,转变以“输血型”为主的资助模式,重点加强贫困生的精神、能力、心理和“造血型”方面帮扶工作,切实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详细介绍:
在“不让一名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背景下,国家于2007年构建了一套新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但该资助体系仍以经济资助为主,精神、能力和心理方面的帮扶以及贫困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仍需完善。本研究按照“理、工、文”三类,采用纸质问卷、网络问卷、个案访谈以及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进行调查。并参考教育部等相关权威资料,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措施。 完善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即在“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新资助原则的指导下,继续完善“以助学贷款为根本,以奖学金为基础,以勤工助学为补充”的资助制度,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新型资助理念,转变以“输血型”为主的资助模式。 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应在政府、学校、社会的多方参与下,重点加强贫困生的精神、能力、心理和“造血型”方面帮扶工作,切实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促进贫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品图片

  •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理性思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2007年国家实施新资助体系背景下,以学生视角开展该课题的研究,以期完善新的资助体系。 作品在新资助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继续完善“以助学贷款为根本,以奖学金为基础,以勤工助学为补充”的资助制度,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新型资助理念,转变以“输血型”为主的资助模式,重点加强贫困生的精神、能力、心理和“造血型”方面帮扶工作,切实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并参考了教育部等相关权威资料,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数据来源具有真实性。同时作品在深入了解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现状的前提下,结合了国家现行政策,提出的对策科学且符合客观实际。 作品以学生视角为立足点,以贫困学生全面发展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完善现行资助体系。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视角分析完善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应不仅单从解决其经济压力入手,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物质资助与精神帮扶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改变现有“输血型”为主的帮扶制度,加强对其“造血”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该研究不仅为解决贫困生“双贫困”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当前同类课题的研究、完善具有一定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作品摘要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经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自实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至今,逐年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和学校采取种种措施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社会各界也纷纷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虽然各高校在国家新资助体系指导下,正在逐步建立一套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和社会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医疗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保障体系,但仍存在诸如资助面过广、执行力度不够,助学贷款落实不到位、生源地贷款亟待完善,勤工助学岗位单一、社会参与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作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应在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实行责任追查制度的基础之上,主要通过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拓宽勤工助学岗位以及组建贫困生社团、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两个方面提升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贫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新资助体系指导下,大力实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推动助学贷款商业化以及加强思想引导,开展积极的心理教育。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作品已发表在西南科技大学《政法纵横》2009年第1期; 2、作品参加第十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省级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EB/OL].,2007-05-23. [2]教育部介绍高校困难学生资助政策[EB/OL].,2007-07-02. [3]林添福.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8(5):42—43. [4]洪妍妮.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构想[J].高教论坛,2008(10):39—41. [5]田筱鸿. 中央财政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博弈解读[J].当代经济,2008(3):112—115. [6]高瑞艳.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8):61—62. [7]陈秋萍.浅析高校伪贫困生的成因与防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72—75. [8]刘毅,宗岚.积极心理学观对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3):107—109. [9]戴晓英.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其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07—109. [10]安心,刘杨.生源地助学贷款新政策的制度分析及建议[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76.

调查方式

网络问卷、纸质问卷和个案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由于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受到不同专业和部门的关注,研究者怀着不同的初衷进行探讨,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主要从三个角度开展研究并取得了系列成果。 (1)学生管理工作角度。这类文章中,把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力求从管理方面提出解决贫困生资助问题的有效途径。如《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探讨》(赵旺贤,《陕西教育》,2008(1))等。 (2)梳理研究思路的角度。此类文章着眼于对高校贫困生工作的理性审视,试图为工作实践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如《高校贫困生“软贫困”问题的理性审视》(陈晓飞,《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等。 (3)政策分析的角度。此类文章多数分析了现行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执行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许多政策性意见,以期为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更好的实施提供参考。如《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建议》(杨清,《未来与发展》,2007(5))等。 纵观上述研究成果,虽在理论上有了一定进展,而且对实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理论和实际分离多,结合少。纵观2000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所发表的论文要么是纯理论探讨,要么是经验之谈。很少有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与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也缺乏事实依据。在2000年以来相关8O多篇论文中,真正从实践中调研后再进行理论概括的只有13篇。 (2)研究角度的单一。2000年以来,有关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大多都以经济方面为主或者是其他单方面的研究,很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出发点,从物质、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资助体系,特别是2007年实施以来的新政策资助体系。因此没有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对策。 (3)参与人员多,专业和部门类别少。当前对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研究,参与者已有了专业和部门的分化,这无疑是可喜的现象,因为多专业和部门的参与有助于拓展研究视角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遗憾的是,研究队伍中专业和部门还欠多样性,尤其是高校学生参与研究,距理想状态还相差甚远。 因此,课题组成员作为在校大学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有关物质、精神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措施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