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金融扩散--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小类:
经济
简介:
在对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近20年来,伦敦、纽约等主要金融中心均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金融扩散。对此,本作品在金融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金融中心问题研究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对金融扩散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对金融扩散的原因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并针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了“1+3+1”布局构思的政策建议。
详细介绍:
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金融集聚和扩散的动态过程,反映了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通过对金融扩散现象的研究和对其规律的探索,金融中心可以利用金融扩散的规律主动适应金融扩散的趋势和需求,进行更科学、更合理、更具前瞻性地进行规划布局。针对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集聚和扩散的现状,结合静安寺、淮海路商圈总部经济和金融机构集聚度较高的状况,我们提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规划布局中“1+3+1”的构想;对其他城市而言,金融扩散规律同样可以为政府决策、为其他城市更好地建设或者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1. 分析金融集聚和扩散现象 2. 初步探索金融中心集聚和扩散的演变规律 3. 针对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提出“1+3+1”的布局构思 思路:通过探讨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从金融集聚发展至金融扩散的动态过程,分析金融扩散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可主动适应金融扩散趋势、实行“1+3+1”内部规划布局的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近20年来主要金融中心均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金融扩散。本作品在金融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金融中心问题研究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对金融扩散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对金融扩散的原因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并针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1+3+1”布局的政策建议。目前,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虽已观察到金融扩散的现象,但还未对金融扩散现象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我们的作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 通过对金融扩散现象的研究,探索金融扩散的规律,金融中心可以利用金融扩散的规律主动适应金融扩散的趋势和需求。为政府决策、为各城市更好地建设或者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现实意义: 明确金融中心未来可能呈现的布局形态,针对由于金融集聚所产生的拥塞效应与金融安全等现象,提出主动扩散,并利用金融扩散规律来指导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使之能更科学、更合理的规划。

作品摘要

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金融集聚和扩散的动态过程,反映了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拥塞效应、金融安全、追随客户、地区竞争以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等方面解释了金融扩散的原因。针对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集聚和扩散的现状,结合静安寺、淮海路商圈总部经济和金融机构集聚度较高的状况,提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规划布局中“1+3+1”即“一主三副”和一个灾备中心的构想。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Adrian E.Tschoegl. International Banking Centers, Geography, and Foreign Banks [J].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Vol. 9, No. 1. February 2000 [2] Yousseff Cassis. Capitals of Capital : a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s, 1780-2005[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ISBN 0521845351 2006 [3] Kindleberger C.P.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 A Study of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J].Princeton. 1974 [4]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w3275. 1991    [5]O'Brien Richard. Glob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the End of Geography[M]. London: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1992. [6]黄解宇,杨再斌.金融集聚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王增群,张玉芳.分散化—纽约伦敦金融机构布局新特点.银行家[J].2007年第1期 [8]王朝阳,何德旭.英国金融服务业的集群式发展:经验及启示.世界经济[J].2008年第3期 [9]徐全勇.英国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上海金融[J].2004年第12期 [10]闫彦明.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的机理与模式分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上海经济研究[J].2006年09期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金融中心的扩散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目前大多数同类课题仍更侧重于金融集聚现象的研究,金融扩散的现象虽被发现和指出,对扩散的原因及其内在规律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 尽管对金融扩散现象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但不少专家学者显然已经观察到这一现象,并对这一显著现象进行了一定的分析。O’Brien(1992)从地理位置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对金融中心进行研究,提出“地理的终结”,认为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地理因素将不再左右金融机构的布局,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再需要集聚在金融中心。Reed (1980) 从金融中心等级的角度,在采用5个银行变量和财务变量分析亚洲1900-1975年17个金融中心的分层结构时发现,金融中心等级的深度从1955年的5个等级下降到1965年的4个等级至1975年的3个等级。 Mckillop,Hutchinson(1991)从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的角度对英国的金融产业进行研究,发现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后台部门,甚至一些跨国金融机构的总部也出现了金融扩散现象。Martin(1999)从金融机构分类角度,指出在各类金融机构中,股票市场和银行总部高度集中,而零售银行广泛分散。Michele Fratianni(2007)从金融机构大小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中小型金融机构不具备加入高度集中的资本市场的特征,因此在金融中心内集聚的多为大型金融机构,而中小型金融机构更容易发生金融扩散。 在国内研究同类课题的主要有:徐全勇(2004)认为金融集聚的负面因素(如集群内部成本较高、交通拥挤、政府政策缺乏协调和政府的规制)是金融企业迁出集聚地、导致金融扩散的主因,但没有对此进行具体解释。王朝阳,何德旭(2008)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介绍了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地理分布情况,指出了伦敦出现金融扩散的现象,同样未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闫彦明(2006)从金融资源角度,立足宏观和微观层面按照金融资源的类别分析了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特点、典型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黄解宇,杨再斌 (2006) 从金融集聚论的角度,把金融扩散现象归结为金融集聚的扩散阶段,认为金融扩散即金融集聚区域以蔓延式向外扩散,从属于金融集聚。王增群,张玉芳 (2007)以纽约和伦敦为例分析了金融机构的分散化现状,将纽约和伦敦的分散化特点归因于金融安全和高成本压力。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