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北京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接收模式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小类:
教育
简介: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调研组在总结全国各省市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接收模式的基础上,调查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北京市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对这一群体发展的影响差异,最后从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理念出发,提出在现行体制下真正适合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发展的政策思路和可行性建议。
详细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逐渐被提上政府议事日程,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重点分析了北京市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首先,本文对现存的两种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及其子女进行了实证分析。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调查,发现了其子女回家乡参加高考的新需求;对其子女的实证分析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各种相关因素对其身心发展影响的相关系数,并在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之间作了比较。找到了目前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困境——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参加高考两项基本权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最后,本文提出对打工子弟学校“扶持一批、取缔一批、新建一批”的政策思路,并提供了公办化和公私合作两种实现途径和四个政策措施。

作品图片

  • 北京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接收模式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 北京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接收模式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 北京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接收模式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 北京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接收模式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了找出真正适合北京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发展的教育模式,为了有效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调研组在总结全国各省市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接收模式的基础上,调查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对这一群体发展的影响差异,最后从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理念出发,提出在现行体制下真正适合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发展的政策思路和可行性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定性研究采用深度访谈,定量研究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发展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数据真实可靠。 先进性及独特之处:报告基于已有研究,选取独特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自身的需求出发,紧跟政策步伐,调查新情况、新问题,并从公共服务均等化出发提出建议,是对当前北京市义务教育接收模式研究的补充。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报告在大量的问卷调查和一定的深度访谈基础上,本着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理念,提出了在现行体制下具有可行性的政策思路以及政策工具。报告独特的视角——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自身需求出发——是对当前北京市义务教育接收模式研究的补充。

作品摘要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北京市政府致力于解决此问题,免除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借读费和学杂费,为其进入公办学校进一步扫清障碍。但是打工子弟学校仍然蓬勃发展,原因为何?在现行体制下,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哪一类学校更适合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发展? 调研组在总结全国各省市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接收模式的基础上,调查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对这一群体发展的影响差异,最后从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理念出发,提出在现行体制下真正适合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发展的政策思路和可行性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于2009年4月获得第十一届“创新杯”某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作品于2009年6月获得第五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文献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已出版书籍、权威网站。 检索目录为: [1]班建武,余海婴.教育政策执行难的利益分析—以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实施为例[J].教育科学,2006,3.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吕少蓉.1996年~2007年国家关于农村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变迁[J].教育导刊.2008,6. [5]史柏年.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 [7]王璐.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义务教育的政策发展与实施—北京市个案研究[J].教育学报.2005,6. [8]吴育华,刘喜华,郭均鹏.经济管理中的数量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随父母流动的过程中出现义务教育问题并多年没有很好地予以解决,这一群体的问题在发达国家较少出现,因此几乎找不到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对于流动儿童的研究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了,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区域总体状况的调查 (2) 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的全局性探讨 (3) 对打工子弟学校状况的调查 (4) 关注流动儿童的其它方面情况,如人口学特征、迁移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5)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   这些研究为社会各界深人了解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情况建构了平台,为各级政府制定、调整相关规定提供了依据。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已有的研究大都是探讨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难的问题。当前需要研究和探讨新政策颁布实施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2)学术界关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公平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宏观层面上,较少涉及其学习教育活动过程的公平研究。本作品贵在从独特的视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自身需求——出发,紧跟政策步伐,调查新政策颁布实施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就其学习教育活动过程的公平性提出建议,是对当前北京市义务教育接收模式研究的补充。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