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安徽大别山区中药资源调查及中药材GAP基地区划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该作品是作者通过多次的“三下乡”活动,在安徽大别山区进行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生态学等专业知识,首次对安徽大别山区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提出区划,同时协助有关专家在霍山、金寨、舒城等地相继建立了专家大院,取得了一定社会和经济效益。该区划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详细介绍:
该作品是作者通过多次的“三下乡”活动,在安徽大别山区的六安市裕安区、舒城万佛山、金寨天堂寨、霍山漫水河和白马尖,安庆市大小龙山、怀宁海螺山、桐城忠义乡、潜山的天柱山、岳西来榜镇等地区进行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生态学等专业知识,首次对安徽大别山区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提出区划,该区划认为中药材GAP基地区划应因地制宜,在安徽大别山...(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安徽大别山区中药资源调查及中药材GAP基地区划研究
  • 安徽大别山区中药资源调查及中药材GAP基地区划研究
  • 安徽大别山区中药资源调查及中药材GAP基地区划研究
  • 安徽大别山区中药资源调查及中药材GAP基地区划研究
  • 安徽大别山区中药资源调查及中药材GAP基地区划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安徽大别山区中药资源调查,摸清当地的药用植物资源、优质品种、生态以及人文环境。制定该地区中药材GAP基地的发展区划,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综合运用了药用植物学、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物候学、统计学等知识,对安徽大别山区中药资源进行了分类、生态、物候等方面观察与基础研究,形成了该地区中药材栽培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先进性:首次对该地区发展中药材生产、建立GAP基地进行区划。 独特之处: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拥有比较详实的第一手调查资料,所形成的安徽大别山区中药材GAP区划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该地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以及药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能有效指导该地区发展药用植物栽培,指导建立中药材GAP生产基地,能有效提高中药材质量;指导当地农民发展中药材生产,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同时对其他类似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安徽大别山区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调查,制定大别山区中药材GAP基地区划,为贫困山区农业产业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献计献策。 方法:通过深入各抽样地区调查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调研一些已经发展成功的GAP基地,参考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所学相关专业知识,分析研究大别山地区生态环境、药用植物生长习性和中药材栽培的可行方式。 结果:调查得到该地区可发展的优质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地...(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方成武、刘守金、俞年军,等.六安市中药资源与中药产业发展战略浅谈[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6):40-42 [2]刘守金,王德群,方成武,等. 安徽万佛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3):17-19 [3] 郑汉臣,蔡少青.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王德群,彭华胜.霍山石...(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由于目前中药质量的不稳定,使得中医临床疗效下降;同时我国虽然是世界上的中草药大国,但并不是强国。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中药材生产管理水平落后以及中药材生产不规范是导致这些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实现中药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在1998年,由中国药科大学周荣汉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中药界专家学者提出在我国要进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研究工作,并得...(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