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与社区旅游系统耦合研究--以清镇羊昌洞为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文章立足于解决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石漠化这一严重生态问题,以探索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高”区域经济模式的途径和方法为目的,以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理论为指导,借鉴“系统耦合”在干旱区、耕牧交错地带及环境污染破坏地区的应用实践,将生态建设投资与经济建设投资相结合,构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与社区旅游耦合系统。并以贵州省清镇市羊昌洞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典型,论述该区石漠化治理——生态农业——社区旅游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系统耦合的机制和前景。
详细介绍:
为探索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高”区域经济模式的途径和方法,文章结合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理论,把系统耦合理论运用到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中,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投资相结合,提高生态系统的产出能力,使该系统具有最优的生态功能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生产功能。在文章中,以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羊昌洞社区为典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证了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在人工积极干预下与经济系统耦合的三个层次及耦合机制和途径,并重点分析了系统耦合的第二个层次--生态农业与社区旅游系统耦合(产业间系统耦合)。 文章还充分借鉴了“系统耦合”在干旱区、耕牧交错地带及环境污染破坏地区的应用实践,以石漠化治理为切入点,投资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建设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农业,并开展以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社区旅游,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有机耦合。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耦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环境治理、社区居民增收、成果巩固上有积极的循环效应。

作品图片

  •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与社区旅游系统耦合研究--以清镇羊昌洞为例
  •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与社区旅游系统耦合研究--以清镇羊昌洞为例
  •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与社区旅游系统耦合研究--以清镇羊昌洞为例
  •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与社区旅游系统耦合研究--以清镇羊昌洞为例
  •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与社区旅游系统耦合研究--以清镇羊昌洞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一、目的:①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探索一种途径和方法,为同类地区社区旅游实践提供理论依据。②发展石漠化地区社区旅游,巩固生态恢复成果、提高社区居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基本思路:本文以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羊昌洞为研究典型,结合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理论,研究在人工积极干预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途径和机制,并重点研究生态农业与社区旅游系统耦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把石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二、把社区旅游开发纳入石漠化治理工程,加强和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提高居民收入。为实现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高”的区域经济模式探索一种途径和方法。 三、用实践研究石漠化治理——生态农业——社区旅游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在以后长期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系统耦合度。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实际应用价值: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运用系统耦合理论来发展社区旅游,能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环境治理的附加值,提高居民收入,为该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种途径和方法。 二、现实指导意义:以石漠化治理为切入点,建设生态农业,产生旅游景观,开展以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社区旅游,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有机耦合。这在区位条件好、或有石漠化治理基础和其它资源配套的地区进行研究尤为必要。

作品摘要

脆弱的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是制约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加强和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需要考虑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有效耦合的问题。本文以清镇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羊昌洞社区为例,结合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理论,研究在人工积极干预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途径和机制,并通过居民意愿、市场潜力调查,分析生态农业与社区旅游系统耦合的前景。研究表明,资源、环境、资金、技术的有效耦合,社区居民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可以产生更大的系统功能,从而稳定整个喀斯特系统的良性循环,并达到最优的产出水平。本研究为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种方法和途径,对同类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该作品在2009年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贵州省终审决赛中获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二等奖。

参考文献

周德全等.关于喀斯特石漠化研究问题的探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2). 任继周,万长贵.系统耦合与荒漠——绿州草地农业系统[J].草业学报,1994,(3).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2). 伍光和,张英.中国绿洲地域系统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14(3). 熊康宁,梅再美,彭贤伟.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示范典型研究——以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为例.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

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包括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文件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系统耦合原本是物理学的名词,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开始将“系统耦合”理论运用到农学、生物学与地理学等学科进行研究。任继周于1994年在生态学领域首次提出了“系统耦合”的概念,继而,生态系统耦合的概念、作用、机制和生态经济系统中的某个子系统内部耦合等得到广泛探讨。 系统耦合在生态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认为西北干旱区山地—— 绿洲——荒漠三个自然生态子系统(MODS)存在耦合关系。水资源及水文循环的时空动态变化成为(MODS)耦合的途径。其次是研究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通过物流和能流将自然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有机联结起来,使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与经济系统的反馈机制耦合为一个机制。最后是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研究,目前主要研究以环境污染控制为耦合途径的系统耦合。 近年来,关于石漠化治理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很多专家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一定的设想:但文红(1999)指出具有脆弱性的裸露型喀斯特山地峡谷环境,发展耕作农业受到水土流失和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遏制,探讨和建立具有喀斯特峡谷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颜廷武 (2002)认为要坚持生态开发与喀斯特山区扶贫相结合,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苏维词(2004)指出喀斯特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奇特,应重点优先发展生态旅游及相关服务业等来优化调整喀斯特山区的产业结构;熊康宁等(2005)在对贵州花江石漠化治理中,认为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生态文化艺术,旅游资源丰厚,具有发展生态产业和多种经营的优势条件,并且在花江开展了社区发展与石漠化综合防治的公众参与实践。 不断的石漠化治理实践表明:为防止生态经济系统的进一步失衡,还需要根据特殊的水文地质作用、资源(水、土壤、植被)的空间分布、组合情况,以及经济区位的优势,进行人工诱导,产生新的系统耦合,使喀斯特生态经济良性循环。 目前还需要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探索: (1)如何把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环境破坏景观有效利用成具有旅游价值的旅游资源。 (2) 如何将农业、旅游这两种基于个人的经济社会活动与石漠化治理这种公众性集体行为结合统一。 (3)设计一套参与者能有效经营管理生态农业旅游的利益分配管理模式体系。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