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无线车辆检测器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机械与控制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B类
- 简介:
- ME-200无线车辆检测器是一种典型的智能交通ITS数据采集工具,可以替代现行的地感线圈的探测模式,可对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各种公路管理系统中的车辆闯红灯、行车速度、车辆高度、实路径票务跟踪控制、车流量等数字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分析、处理,及时传输给各级管理部门以做相应处理,具有广泛的用途。 该作品通过测量周边地球磁场的变化来发现铁磁物体运动。当足够大的铁磁物体在传感器附近出现的时候会导致周围的地球磁力线发生弯曲和密度的变化,地磁车辆传感器可以感知这种微小的变化,并通过一定的判断准则来确定是否有铁磁物体在附近出现。 一般来说,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火车、轮船等大都属于铁磁构造,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原理来检测其是否存在。 该作品分为两个部分,埋在路面下的为车辆检测器的传感器部分,其有传感器、放大器、单片机和RF发射器组成;放入摄像机盒的为信号接收部分(也可单独安装),其主要有RF收发器、单片机和信号输出端口组成。
- 详细介绍:
- 1 作品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表现之一就是道路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道路建设周期一般较长,其增长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使得交通状况日益恶化,这几乎成为所有城市的通病。目前这种交通现状的有效解决办法就是在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交通监控系统。交通监控系统的主要目标是适应动态交通状况的变化。通过采集交通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交通管理中心,在中心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中心通过控制车辆出入和信号灯,从而更好地管制交通;中心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迅速采取措施。同时管理中心可把采集到的交通数据传给司机,这有助于减缓交通拥挤,优化行车路线。车辆检测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系统的关键部,传感器性能及其电路的设计对数据采集系统的准确性起决定作用。 目前在交通监控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是线圈式测量探测器,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流过环形线圈的电流产生磁场。车身的铁质构件干扰磁场,并由检测器的电子装置进行检测。由于线圈式测量探测器进行安装时,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施工期间还要影响交通,并且每隔一年就需要把线圈进行更换。基于此,我们在地磁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ME-200无线车辆检测器系统(以下简称无线车辆检测器)。该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安装方便、不受环境影响、使用寿命长、不破坏路面等优点。本作品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推广使用后将会给智能交通系统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作品构成与结构介绍 2.1总体结构 无线车辆检测器是一种典型的智能交通ITS数据采集工具,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其总体概念如图一所示,而从硬件上可大致分为埋在路面下的为车辆检测器的传感器部分和放入摄像机盒的为信号接收部分(也可单独安装)。 无线车辆检测器的传感器部分通常埋在路面下,通过测量周边地球磁场的变化来发现铁磁物体运动,并通过一定的判断准则来确定是否有铁磁物体在附近出现。然后,RF射频发射器将所处理的信号发送给RF射频收发器,再经信号接收部分的单片机处理,将信息储存输出。 2.2硬件部分 2.2.1传感器部分 无线车辆检测器的传感器部分包括传感器、放大器、单片机、RF发射器、碱性(锂性)电池以及特制外壳组成。 2.2.2外壳 传感器部分的外壳是由特种耐高温的尼龙材料构成。无线车辆检测器的外壳应能承受高温、低温、高湿、水侵等各种恶劣气候环境,并且在1500V、50Hz的耐压试验中不应出现击穿现象;在静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和电压短时中断等电磁骚扰环境下不应出现电气故障和承受各项机械环境试验后,应无永久性结构变形;零部件应无损坏;应无电气故障;紧固部 件应无松脱现象,插头、通信接口等接插件不应有脱落或接触不良现象,其功能应保持正常。另外,组装好的传感器部分需要严密的密封。 2.2.3磁阻传感器 磁阻传感器一般采用HONEYWELL公司生产的HMC1021S,本系统采用磁阻传感器HMC1021S。它按 4元件惠斯顿电桥配置,将磁场转换成差分输出电压,并能传感强度低至30G的磁场,它能感受周边地球磁场的变化,当足够大的铁磁物体在传感器附近出现的时候会导致周围的地球磁力线发生弯曲和密度的变化,传感器可以感知这种微小的变化。(磁场强度检测范围:-6 ~+6 高斯) 2.2.4放大器 放大滤波电路主要由精密仪用放大器INA114和基本放大滤波电路成。INA114是一种通用仪用放大器,尺寸小,精度高,价格低廉基本放大滤波电路主要由运算放大器 LM324构成。LM324由4个放大器构成。信号由精密仪用放大器INA114输出后经过LM324,再经过 2级放大器放大,每一级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0和 10。然后进行低通滤波,截至频率为100Hz。滤波后的信号再经过放大器放大5倍,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2.2.5 RF发射器 RF发射器在额定电压下,其发射功率不大于10mw(满足检测器超低功耗的功能)其波特率为9600bps,而数据传输调制方式是FSK及复合调制。 2.2.6微处理器控制 本系统中心控制芯片采用 LPC901微处理器,通过对有无脉冲信号到达的检测,可判断是否有地磁扰动,即是否有车辆经过,之后通过对相邻脉冲间隔时间的检测,可断定车辆通过的情况 。 2.2.7电池 在电池电压为 2.9-3.6V,静态电流不大于0.8mΑ/3.6V下,无线车辆检测器能保持超低功耗工作。(A型(高性能碱性电池)可工作三至四年,B型(锂电池)可工作六至八年以上。(按日车流量10000计算)) 2.2.8 接收信号部分 2.2.8.1 RF收发器 RF收发器是与RF发射器配套使用,它与传感器部分的接收距离不大于150m,其尽量远离干扰源。 2.2.8.2信号输出端口 信号输出表现在三个不同颜色的LED灯上,其中红色LED灯亮代表电池不足报警信号,绿色LED灯闪烁代表工作正常信号,黄色LED灯亮代表车辆通过。 2.3 软件部分 本设计单片机主程序流程 重点是控制判断部分,通过对有无脉冲信号的检测来判断有无车辆经过,通过对脉冲信号时间间隔的检测,来判断是某一辆 车停在原位还是多辆车经过,从而输出相应的显示信号。若是多辆车经过,则每经过一辆车就输出相应的一个脉冲,若是某辆车停在地磁传感器附近,则也只输出相应的一个脉冲,表示是同一辆车,从而使每一个脉冲都对应一辆车。 3 设计思路与工作原理 3.1设计思路 地球磁场指地球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地球磁场近似于一个位于地球中心的磁偶极子的磁场。它的磁南极(S)大致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N)大致指向地理南极附近。地表各处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都因地而异。赤道附近磁场最小(约为0.3-0.4奥斯特),两极最强(约为0.7奥斯特)。其磁力线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磁场的方向是水平的,两极附近则与地表垂直。地球表面的磁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随时间发生变化。在未来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交通数据采集器将大范围覆盖街道和公路,从而发挥数据采集的优势。传感器的检测准确度对区域监控方案的产生非常重要,所以用一种先进的、稳定准确的传感系统代替现有的落后的传感系统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测量周边地球磁场的变化来发现铁磁物体运动。当足够大的铁磁物体在传感器附近出现的时候会导致周围的地球磁力线发生弯曲和密度的变化,地磁车辆传感器可以感知这种微小的变化,并通过 一定的判断准则来确定是否有铁磁物体在附近出现。 一般来说,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火车、轮船等大都属于铁磁构造,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原理来检测其是否存在。 基于此,我们在地磁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无线车辆检测系统。 3.2工作原理 本设计主要由置位/复位电路、传感器模块、放大滤波电路模块、比较电路、微处理器及显示模块组成。 磁阻式车辆检测器是根据检测大地磁场扰动来判别有无车辆经过的仪器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监测出经过其附近的地磁场扰动, 并且发出显示信号、只需将该系统埋于公路的地下,当有车辆经过时,车辆切割大地磁场,产生地磁扰动信号,磁阻传感器采集到地磁扰动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压信号,并将其输入通用仪器放大器 INA114放大,经放大的信号再次经过放大滤波后输入到比较电路。比较电路将该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方波信号,并输入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经过判断后经RF电路向显示电路发出检测车辆的信息,即车辆到位或通过信号。 3.2.1置位/ 复位电路 磁阻传感器的特性易受到外界强干扰磁场的破坏,因此需对其施加一个瞬态的强恢复磁场来恢复或保持传感器特性,即施加一个置位或复位脉冲。置位/复位电路的设计。 3.2.2磁阻传感器 本系统采用磁阻传感器HMC1021S(见图9)这种磁阻传感器按4元件惠斯顿电桥配置,将磁场转换成差分输出电压,并能传感强度低至30uG的磁场。 3.2.3 放大滤波电路 放大滤波电路主要由精密仪用放大器INA114和基本放大滤波电路组成。INA114是一种通用仪用放大器,尺寸小,精度高,价格低廉,可用 于电桥、热电偶、数据采集、RTD传感器和医疗仪器等,INA114只需一个外部电阻就可以设置1至10000之间的任意增益值、在此设计放大倍数为50。 INA114内部放大器内部输入保护能够长期耐受±40V,失调电压低(50μV),漂移小(0.25μV/℃),共模抑制比高(G=1000时为50dB),用激光进行调整,可以在±2.25V的电压下工作,使用电池(组)或5V单电源系统,静态电流最大为3mA。INA114采用8引脚塑料封装或SOL-16表面封装贴件,使用环境温度为-40℃~+85℃。 3.2.3.1建立增益 INA114的增益值只用一个外部电阻RG就可以设置,公式如下: G=1+50kΩ/RG (1) 公式(1)中的“50kΩ”这一项是两个内部反馈电阻的和。这两个金属膜的电阻已经用激光调整到精确的值。INA114增益的精确度和漂移额定值中包含了这两个电阻的精确度和温度系数。 用来设置增益的外部电阻RG的稳定性和温漂也对增益有影响。RG对增益精度和增益漂移的影响,可以由公式(1)直接推导出来。高增益需要低阻值,所以接线电阻就很重要。线路上增加的插座会使增益误差额外地增加100甚至更多,并且很可能是不稳定的误差。 3.2.3.2 噪声特性 在大多数应用中,INA114产生的噪声都很小。对于小于1kΩ的差动信号源电阻,INA103产生的噪声更小;信号源电阻大于5kΩ时,INA111型FET输入仪用放大器产生的噪声更小一些。 INA114的低频噪声频率峰-峰值约为0.4μV(从0.1Hz到10Hz)。这大约是使用斩波稳零的“低噪声”放大器所产生的噪声的1/10。 3.2.3.3 失调/偏移的修正 INA114用激光来修正微小的失调电压和漂移,在大多数应用中都不需要进行外部失调修正。采用一个回路来修正输出偏离电压。在这个结点上必须使用低电阻来保证良好的共模抑制比,用一个运算放大器进行缓冲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3.2.3.4 输入共模范围 INA114 的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共模范围和整个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有关,约为 ±13.75V(或偏离电源电压1.25V)。输出电压升高时,输入运算放大器A1和A2的输出电压摆却限制着线性输出范围。 共模和差动输入信号联合会造成A1 或A2输出饱和。图6所示为A1和A2根据共模和差动输入电压表示的输出电压摆。这些内部放大器的输出摆动能力和外部放大器A3一样。在输入共模需要达到 最大范围的应用中,给INA114设置较小的增益,来限制输出电压摆。如果需要,在INA114后加大增益来提高输出电压摆。 输入过载时,输出常常表现正常。例如,当一个输入端电压为+20V,另一个为+40V时,显然这两个输入都超过了放大器的线性共模范围。由于这两个放大器都饱和,且接近于相同的输出电压极限,输出电压测到的差动电压接近零,所以如果两个输入端都过载,INA114的输出却接近于零。 3.2.3.5 输入保护 INA114两个输入端的保护各自可承受±40V电压。即使一个输入端电压为-40V,另一个为+40V,也不会有危险。每个输入端的内部电路在通常信号条件下提供串联小电阻。为提供等效的保护,串联输入电阻会产生过度噪声。如果输入端过载,保护电路把输入电流限制到安全值(约1.5mA)。即使没有电 源电压存在,输入端仍然受到保护。 基本放大滤波电路主要由运算放大器 LM324构成。LM324由4个放大器构成,信号由精密仪用放大器INA114输出后经过LM324 ,再经过 2级放大器放大,每一级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0和10然后进行低通滤波,截至频率为100Hz,滤波后的信号再经过放大器放大5倍.因此,经过放大滤波后,信号被放大250000倍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3.2.3.6 比较电路 比较电路主要由比较器构成,其作用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方波信号, 通过设置比较器的阈值电压,可调节地磁传感器的灵敏度。当阈值电压调大时,灵敏度就会降低。 3.2.3.7 RF系统 RF系统设计中的最大挑战是在RF发射机和接收机中实现低功耗,同RF系统设计中的最大挑战是在RF发射机和接收机中实现低功耗,同时实现远距离通信与高可靠性。 3.2.3.7.1 RF系统的工作原理 RF系统由埋在地下的发射机和与摄像机相连接的接收器构成。提供了最大16个可调频率,一般在433MHZ左右,发射功率10mw 。由框图可以看出,此处按钮开关相当于车辆切割地磁,即可触发CPU系统工作,CPU发送数据流到射频(RF)发射机经过FSK及复合调制输出信号(FSK,数字调频又称移频键控,它是载波频率随数字信号而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利用基带数字信号离散取值特点去键控载波频率以传递信息的一种数字调制技术。除具有两个符号的二进制频移键控之外,尚有代表多个符号的多进制频移键控,简称多频调制。) RF射频接收器捕捉射频信号并解调,传送数据流给CPU,由CPU对数据进行译码并发送指令到指令模块。RF发射器在收到信号情况下才工作,以降低功耗。 3.2.3.7.2 功耗管理 对于发射机电池需要4~8年的寿命,电池寿命同样重要,因为接收机必须始终保持工作状态指标要求,发射功率10mW。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发射机在一段重要时间内保持工作状态,保证这段时间足够长以判定是否存在合法的传输;而发射机在剩余的时间里休眠,同时发射机必须具有快速唤醒的能力,以最大化利用已存储的能量。 按所处理任务的不同,发射单元模块分为三种工作状态:唤醒与休眠交替的监听状态、数据发射完毕后,对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并有执行机构完成相应的操作,而发射系统则重新进入监听状态。 3.2.3.7.2 收发距离与可靠性 RF应用需要好的收发距离和可靠的传输。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和发射机的功率(电流消耗没有显著增加)直接影响到收发距离与可靠性。 3.3主要技术指标 3.3.1 传感器部分 磁场强度检测范围:-6 ~ +6 高斯 检测灵敏度:四档可设置 分辨率:垂直0.2毫高斯;水平1.0毫高斯 (纵向: 底盘距地面15cm ~ 85cm的机动车驶过都会有探测信号输出。横向(左右): 机动车在传感器近旁80cm处即可测出。) 适用车速范围:5公里/小时 ~ 300公里/小时 电池电压: 2.9 ~ 3.6V 静态电流:≤ 0.8mΑ/3.6V (A型(高性能碱性电池)可工作三至四年,B型(锂电池)可工作六至八年以上。(按日流量10000辆车设计)) 发射功率:10mW 波特率:9600bps 数据传输调制方式:FSK及复合调制 最大混路解析度:在一个十字路口可同时容纳16个(可扩展至32)车道同时使用 工作环境:-40℃~ +85℃,防水防尘 几何尺寸:¢85×100(mm) 3.3.2 信号接收部分: 接收距离(与传感器部分配合):≤ 150米 抗干扰性能:完全符合公安部相关标准 功耗:12V ≤ 40mA(继电器不吸合) ≤ 95mA(继电器吸合) 输出方式: TTL(或12V)高有效 TTL(或12V)低有效 输出电平任意设定 开关量常开 开关量常闭 输出信号: 车辆通过信号 电池不足报警信号 工作正常信号 温度范围:-40℃~ +85℃ 几何尺寸:60×65×20(mm) 3.4 各种车辆检测系统的比较(见表2) 微波传感器检测系统 优点: 1.在恶劣气候下性能出色 2.可检测静止的车辆 3.可以侧向方式检测多车道 4.直接检测速度 缺点: 1.安装条件要求较高 2.不能对车辆进行准确分型 视频检测技术检测系统 优点: 1.为事故管理提供可视图像 2.可提供大量交通管理信息 3.单台摄像机和处理器可检测多车道 缺点: 1.安装条件要求较高 2.大型车辆可能遮挡随行的小型车辆 3.阴影﹑积水反射或昼夜转换可造成检测误差 磁映像技术检测系统 优点: 1.可检测小型车辆,包括自行车 2.适合在不便安装线圈场合采用 缺点: 1.很难分辨纵向过于靠近的车辆 2.安装费时费力 气压管传感器技术检测系统 优点: 1.车辆分型准确 2.能够获得每辆车的车轴信息 缺点: 1.同时检测的车道数较少 2.很难分辨纵向过于靠近的车辆 无线车辆检测系统 优点: 1.不用挖沟布线,破坏地面 2.检测精度高,不受任何外界环境影响,效果好 3.安装简单方便,省工省时 4.产品使用寿命长,可以使用4(8)年,安全可靠缺点: 1.需更换电池 4 安装使用说明 4.1 传感器部分 传感器顶部离地面的距离通常不超过10cm。 4.2 信号接收部分 将接收机固定于电杆之上,使其尽量远离干扰源。将天线伸出金属壳外,竖直向下(天线不可屏蔽于金属箱内)。并根据现场情况调节天线至最佳方位。 4.3 与照相机连接部分 照相机采用NDC350它是一款将拍照、摄像、图像处理、图片存储、网络连接、触发控制、补光灯同步触发等功能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化产品,安装简易,设置简单,用参数设置软件即可查看设备上传的视频图像。其特点是卓越的可靠性、高速连拍响应、高分辨率图像 实时视频监控、本地图片存储、 抓拍图片自动上传、灵活的信息叠加、多路补闪光灯驱动、 方便的参数查询与设置 、智能化的触发逻辑处理。 5 实验与试用情况 本技术产品经初步实验后,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主要表现在: 安装简单,对路面的破坏低,对交通的影响小; 检查精度高,不受天气影响,效果好(应用于闯红灯抓拍系统); 耗能低(传感器部分静态功耗0.8mA/3.6V),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试用结论:经平行试验对比,该作品在各方面都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有很高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6 应用前景与市场预测 6.1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上车流量越来越大,一些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部分道路管理者已经充分认识到目前,快速路建设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很快,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大都市交通拥挤的状况仍亟待改善,并有日趋恶化的倾向。 现在的高速公路设计中,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对车辆检测器已经有了足够的需求,而对长大隧道、特大桥梁的设计中更是无一例外地用了大量检测技术。 在未来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交通数据采集器将大范围覆盖街道和公路,从而发挥数据采集的优势。无线车辆检测器克服了传统的车辆检测器存在的架设困难,使用寿命短等限制因素,在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采集中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极大的促进快速路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建设。 6.2市场分析及经济效益预测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国外已经将车辆检测器用于十字路口的信号控制。经过近80年千万次的尝试和反复锤炼,车辆检测技术才发展到今天的样子。时间与技术厚厚的沉淀,是目前国内检测器产品的生产和研发者所缺乏和无法弥补的。另外,出于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发达国家往往将道路监控放在第一住,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能及时到达现场救助当事者并及时疏导交通,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先进的车辆检测技术是不行的。强烈的需求刺激了国外检测器市场的飞速发展。 现在惟一的问题是,国内的检测技术不成熬,国外的产品又太贵。一旦国内产品成熟起来,价格降了下来,国内的检测器市场将会很快启动。 近年来,快速路建设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很快,特别是我国成功申办2008 年奥运会后,对于全国各大城市加快城市快速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和步伐,无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该作品设计的无线车辆检测器凭借其自身的优越性,将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和市场价值。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目的:为了简化现行的交通控制系统,减少对道路的破坏和交通的影响,延长使用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基本思路:当足够大的铁磁物体在传感器附近出现的时候会导致周围的地球磁力线发生弯曲和密度的变化,地磁车辆传感器可以感知这种微小的变化,并通过一定的判断准则来确定是否有铁磁物体在附近出现。 创新点和技术关键:发明了一种超低功耗, 无线射频发射功率为不大于10mW的节能环保无线车辆检测器;其主要技术关键在于超低功耗的电路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1.传感器部分 传感器部分静态电流:≤ 0.8mA/3.6V; 无线射频发射功率:≤10mW; 分辨率:垂直0.2毫高斯;水平1.0毫高斯; 适用车速范围:5公里/小时 ~ 300公里/小时; 2.信号接收部分 接收距离(与传感器部分配合):≤ 150米; 抗干扰性能:完全符合公安部相关标准。
科学性、先进性
- 本检测器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在于: ME-200无线车辆检测器一种典型的智能交通ITS数据采集工具,可以替代传统的地感线圈的探测模式,减少了对公路地面的破坏,省去了割路埋线的繁琐,其先进性在于无线发射频率不大于10mW,静态功耗仅为0.8mA/3.6V,体积小,安装方便,使用寿命较现通用的检测器大大延长。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2009年5月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赛区决赛,荣获“特等奖”。
作品所处阶段
- 中试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 无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实物、产品,图纸,现场演示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该作品外形精巧,安装使用方便,超低功耗设计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系统稳定性好、精确度高。经平行实验对比,其综合特性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适应范围:可对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各种公路管理系统中的车辆闯红灯、行车速度、车辆高度、实路径票务跟踪控制、车流量等数字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分析、处理,及时传输给各级管理部门以做相应处理,具有广泛的用途。 推广应用前景:由于其安装方便和超低功耗的节能环保特点,有望取代现行的交通监测系统,将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和市场价值。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如今,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上车流量越来越大,一些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部分道路管理者已经充分认识到。目前,快速路建设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很快,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大都市交通拥挤的状况仍亟待改善,并有日趋恶化的倾向。 出于对交通安全的重视,道路监控应放在第一位。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能及时到达现场救助当事者并及时疏导交通,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先进的车辆检测技术是不行的。强烈的需求刺激了国内外检测器市场的飞速发展。 目前常见交通检测技术研究水平比较 微波检测:在恶劣气候下性能出色,全天候工作,安装维护方便,可检测静止的车辆、可以侧向方式检测多车道。侧面安装只能区分长车短车,相邻车道同时过车时可能漏记车辆数。 可见光视频检测:可为事故管理提供可视图像、可提供大量交通管理信息、单台摄像机和处理器可检测多车道,保养较容易。大型车辆遮挡随行的小型车辆,阴影、积水反射或昼夜转换可造成检测误差。 感应线圈检测:线圈电子放大器已标准化、技术成熟、易于掌握、计数非常精确,安装过程对可靠性和寿命影响很大。修理或安装需中断交通、影响路面寿命、易被重型车辆、路面修理等损坏。 该作品设计的无线车辆检测是一种用于监测交通状况的检测器,它具有外形精巧,安装方便,超低功耗,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系统稳定性好、检测精确度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的连续交通流信息检测。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推广使用后将会给智能交通系统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见,该作品是一项运用先进技术解决现代交通问题的一个关键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