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北京公交票价改革对乘客福利影响及政策效果分析--基于远郊公交线路的调查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北京公交票价改革的系列措施,以票价改革对乘客的福利影响为研究切入点,并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给出模型, 继而使用实际的调查数据给与验证。在将实际数据与模型的对比分析中,文章不仅阐释了北京公交票价改革对广大乘客人群的经济福利带来的影响, 而且指出了票价改革之中显露出的问题。最终,再从乘客福利提升的角度肯定了票价改革的积极成果的同时,也给出了公交票价改革的建议。
详细介绍:
一、文章的引言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公交票价改的的相关政策与情况。 第二部分结合资料探讨了公交票价改革的政策初衷:1、公共交通回归公益事业。2、缓解北京日益紧张的交通压力 第三部分进行了文献综述,探讨了学者们的三类观点,最后给出了文章自己的研究思路。 二、研究范围及调研区域的设定 (一)公交乘客的福利及帕累托最优 论述了乘客的福利及帕累托最优等相关概念 (二)研究范围的设定 论述了文章的研究范围:远郊至市区的公交线路,并解释了选择此范围的原因 (三)调研区域:昌平到德胜门的两条公交线路、良乡到六里桥的两条公交线路 第一部分:公交票价改革之利:主要论述了票价改革带来的好处 三、普通车与空调车乘客福利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此部分运用埃奇渥斯盒装图作为分析工具,分析了北京公交票价改革对与乘客福利的影响,并结合现实调研的数据验证了模型的结果。 第二部分:改革之隐忧--治堵难题 四、北京公交票价改革中的问题 此部分结合模型与调研数据的对比分析,论述了票改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没有有效缓解拥堵问题 2、等车时间过长 3、黑车问题 4、末班过早 五、解决问题的建议 1、增开高档次公交专线 2、等开替代性线路 3、延后末班时间 六、结语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使用微观经济学中规范分析的方法和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了模型描述,同时还选择了典型的公交客流进行调研,在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模型演绎的情形。 在将理论模型与现实情况的对比分析中,解释了广大中低收入乘客福利提升的具体过程,于是从这一角度消除了学界对于票价改革的一些疑虑;在肯定票价改革积极成果的同时,指出了现有弊端,文章的最后在对政策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科学性在于运用经济学的规范分析方法结合实际调研的数据 论文在假设、建模、验证、结论的逻辑中展开,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先进性在于运用埃奇渥斯盒装图的分析工具,分析乘客的经济行为独特之处在于调研时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问卷,最后将问卷关联起来进行分析,使得数据分析的结果对于模型的结论更加有解释意义,并且由于调研的比较全面,在调研数据与模型的对比之中发现了现实中新的问题,使得文章更有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篇论文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不仅论述了北京公交票价改革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还针对目前公交系统中隐藏的诸多问题给出了现实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调研结果反映了大多数公交乘客的心声,而政策建议均是根据乘客所反映的情况制定。 因此,文章所给的提升公交系统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相关部门的决策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对于有效缓解北京交通的拥堵情况和解决乘车难的问题具有很轻的参考价值。

作品摘要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北京公交票价改革的系列措施,以票价改革对乘客的福利影响为研究切入点,并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给出模型,继而使用实际的调查数据给与验证。在将实际数据与模型的对比分析中,文章不仅阐释了北京公交票价改革对广大乘客人群的经济福利带来的影响,而且指出了票价改革之中显露出的问题。最终,再从乘客福利提升的角度肯定了票价改革的积极成果的同时,也给出了公交票价改革的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山静静 《从公共消费角度看北京低价公交》[J] 载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2月号下(总第363期)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 2、 黄瑜、胡春雷《北京公交票价改革的启示》 载于《北京观察》[J]2007年10期 3、 赵强 《北京公交降价的深意》[J] 载于《求是》[J]2008年1期 4、 赵树森 《北京公交票制票价的改革》[J] 载于《城市车辆》2007年第4期 5、 裘瑜、吴霖生主编《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实务》[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结合访谈调查。针对四条公交线路(345快、919支1、917、616)的乘客以及远郊居民进行调查。远郊:昌平、良乡。设计了三种问卷:问卷一针对普通居民,问卷二针对乘客,问卷三针对私家车主。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对于北京公交票价改革的相关问题,国内有不少学者都进行了研究:综合起来看,学者们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乐观和肯定:学者赵强认为降价举措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施政理念改变的结果,北京市政府在加强公共服务的社会职能上走在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的韩丹认为,北京公共交通网的建设,已经逐步由硬件完善进入到软件突破的环节,票价改革不仅从多个方”面为广大市民带来好处,也标志着北京公交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 ;另一类观点则以质疑为主:学者黄瑜、胡春雷的《北京公交票价改革的启示》 ,从票价改革的初衷考虑,从实地调查和社会现象出发,认为虽然低票价表面上为市民带来了福利,但却并没有真正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主要目的,同时由于乘坐公交车的人群激增,公交出行的舒适度大为降低。此外,他们用典型的其他城市(巴黎、香港)进行对比,认为票价降低不是根本之策,全面发展公交事业才是制堵根本;另一些学者则属于“折中派”:中国城市交通协会理事长、北京公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树森以详细的统计资料论述了北京公交票价改革的过程,在强调积极社会效应的同时也认为公交票制票价改革在优化公交设施和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存在很大压力。 总体来说,本文所运用的规范分析的方法,以及以普通车和空调车的乘客人群在票价改革前后的福利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调研进行分析的研究思路相对较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