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太湖蓝藻公众风险感知水平调查研究
小类:
管理
简介:
蓝藻暴发成为全球性问题。近年来,太湖蓝藻频繁暴发,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制约了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本研究在调查太湖蓝藻暴发状况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公众对太湖蓝藻暴发的感知状况及其特征,采用心理测量范式方法研究蓝藻灾害与其它常见的9种灾害风险感知比较;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影响风险感知水平的相关因素,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更全面地理解蓝藻风险的本质,改...(查看更多)
详细介绍:
蓝藻暴发成为全球性问题。2007年5月太湖蓝藻集中暴发,导致无锡市部分地区持续6天自来水发臭而无法饮用,引起了太湖流域各地政府对湖泊蓝藻问题的高度关注,公众出现了“谈藻色变”的恐慌心理。在调查太湖苏州段、无锡段的蓝藻暴发态势,及苏州市、无锡市政府采取的相应蓝藻暴发治理、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无锡市太湖蓝藻风险的公众感知水平及其特征,并将蓝藻和其它9种灾...(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蓝藻暴发成为全球性问题。近年太湖蓝藻频繁暴发,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制约了流域的经济发展。本研究在调查太湖蓝藻暴发状况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公众对太湖蓝藻暴发的感知状况及其特征,采用心理测量范式方法研究蓝藻灾害与其它常见的9种灾害风险感知比较;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影响风险感知水平的相关因素,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更全面地理解蓝藻风险的本质,让公众参与风险控制政策的制定。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调查研究过程中,从抽样、问卷、统计分析全过程按照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江苏省无锡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地区公众对蓝藻灾害和其它9种灾害的风险感知比较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公众对太湖蓝藻暴发信息的关注度和信息获取途径,分析公众关注度的影响因素,在如何提高公众关注度和加强风险交流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改变以往由科学家单独做风险决策的思路,注重引导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太湖蓝藻风险管理。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基于风险感知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出不同人群对各类风险感知的特征差异。面临灾害时,根据不同灾害对不同人群的危害影响程度,对弱势人群进行优先救济帮助,采取符合不同人群特点的缓解措施,得到公众的大力支持,促进加快灾害的治理并将危害降到最低。本研究针对提高公众蓝藻风险信息关注度和加强风险交流提出相应的措施,改变由专家们制定并传递风险信息的内容和形式,稳定人们的心理变化。

作品摘要

2007年5月太湖蓝藻集中暴发,导致无锡市部分地区持续6天自来水发臭而无法饮用,引起了太湖流域各地政府对湖泊蓝藻问题的高度关注,公众出现了“谈藻色变”的恐慌心理。在调查太湖苏州段、无锡段的蓝藻暴发态势,及苏州市、无锡市政府采取的相应蓝藻暴发治理、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无锡市太湖蓝藻风险的公众感知水平及其特征,并将蓝藻和其它9种灾害风险从熟悉度、发生灾害...(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关于太湖蓝藻问题及其公众感知水平调查与分析》荣获2008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撰写的《公众对太湖蓝藻暴发信息关注度的研究》2009年6月发表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第22卷第2期。

参考文献

[1]于清源,谢晓非.环境中的风险认知特征.心理科学, 2006, 29(2): 362-365. [2]谢晓非,徐联仓.公众风险认知调查.心理科学, 2002, 25(6): 723-724. [3]刘金平,周广亚,黄宏强.风险认知的结构、因素及其研究方法.心理科学, 2006, 29(2): 370-372. [4]Frewer, L.. The public and eff...(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公众的环境风险感知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公众如何对各种环境风险和技术风险做出响应。国外对环境风险感知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公众对环境风险尤其是核风险的强烈争论。Starr研究发现环境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不仅与传统的风险和收益相关,还与公众的主观层面如“自愿性”等相关。尽管Starr的数据选择等受到众多学者的质疑,但是他的研究开启了风险感知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地理学、社会学、政策...(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